“灯影戏”是青海湟中一带对皮影戏的俗称,但这项在湟中流传200余年的皮影雕刻技艺如今却面临失传的危险。
皮影艺术始约于汉代,明清时期灯影戏从宫廷传入青海境内。湟中县红岭皮影历史悠久,皮影制作工艺已有200年的历史。目前,全县共有皮影班子十余个,一年四季到县内外演出。现今雕刻艺人所剩无几,代表艺人有张永全等。
在湟中县民间艺术“八瓣莲花”展示中心,记者见到了今年52岁的皮影雕刻艺人张永全。张永全介绍说,祖上几代人,都是以雕刻皮影为业的。他的父亲就是著名的皮影艺人,现在他继承了父亲的皮影艺术,进行皮影制作,一年大约创作30多个人物。在制作皮影之余,他还带领皮影班子在附近农村表演皮影,一年大概有70多场演出,演出曲目有“封神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等。
张永全只读过小学三、四年级的书。从12岁开始,他就跟着父亲学艺。制作皮影是件复杂的活儿。从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雕刻、敷彩、焙烤到定连,要经过八道严格的工序。他的刀法工整严谨,线条流畅明晰,敷彩规范而均匀,用色艳丽而不俗。无论是阳刻还是阴刻,都有章法可依;无论是生、旦、净、丑,形象各具特色。特别是须生人物的胡须,都用深浅不同的山羊毛代替,保留了青海皮影人物不同于其他地域的特色,又使人感觉到戏中人物栩栩如生、生动有趣。
张永全最大苦恼就是这门技艺的传承问题。青海皮影制作为何出现传承困局呢?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学习时间较长,年轻人不愿意学;另一方面,皮影制作成本很高,而市场上投资资金少。“一张约两平米的牛皮市场上卖到1000元,加上制作皮影时间长,又卖不出好价钱,故而出现了冷清的市场。”张永全说 。
“学会制作皮影至少需要10年时间,至今没有学生愿意学习皮影。”作为湟中皮影制作的传人,张永全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传人,他对此忧心忡忡:“儿子今年26岁,在外打工,不愿意继承这门手艺。目前我最大的心愿是‘不要叫青海皮影失传’。”他说:“尽早找个学徒,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