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灵宝市农村,有一种表演艺术非常受群众欢迎:一张白幕撑起,背后两位表演者手持侧面形象的人物,或撑或提,使人物变化出各种动作,然后利用光学原理,将这种形象或动作投影于幕帘上,让正面的观众欣赏。而在幕帘的一旁,还有一组人员使用各种民族乐器吹拉弹唱,配合幕后人的动作或演出剧目的故事情节,使整个表演浑然一体,具有圆满的故事。这就是闻名于世的灵宝道情皮影戏。
道情皮影是灵宝特有的一个剧种。除了上述所需要的表演加演奏外,主要特点就是其唱腔使用了豫西方言。这种唱腔既包含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又附位于所表演的故事情节,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2005年夏天,应法国文化部门邀请,灵宝道情皮影的传人们专门赴巴黎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访问表演,其间共表演了百余场,场场爆满。一时间,形成了强大的中华文化辐射效应。
据有关史料记载,灵宝道情皮影源于明而盛于清,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起初,也就是几个人拿着不同的乐器聚在村头路边一起演奏,后来加了一些说唱故事,以至于发展到用剪影来表现,这一组合颇具电影发展史的风格。说到底,也许这是电影的鼻祖,至少电影的问世具有这种乡土文化艺术启发的元素。
道情皮影的特色之一是皮影道具。它将传统的剪纸艺术用在剪造各类人物形象上,所不同的是,使用的材料不是纸,而是动物的皮革。皮影以驴皮和牛皮为多,其中黄牛皮制作的皮影质量最好。其制作方法是:将牛皮在冷水中浸泡6天左右取出,用刮刀刮干净,直至呈半透明状,张挂于墙壁让其自然晾干,就能描绘所需图样了,然后对图样进行或刻或镂或剪,再进行染色,最后把刻染好的头部、手、腿等以及场景局部部位用线叠加连缀在一起,表演时就能活动自如了。特别是人物头部都是活的,可根据需要随时更换。
随着时间的推移,灵宝道情皮影从起初的单一型演变为现代的复合型,即从乐器演奏艺术到剪刻皮革艺术,再到唱腔艺术等,成为一门复杂而又特色的地方艺术。他们所剪刻的皮影道具,本身也是一种艺术的收藏品,其各种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鲜明,极具保存价值。如《八仙人物》、《水浒一百零八将》等剪刻皮影作品,还被日本及东南亚的收藏爱好者所收藏。
道情皮影演出时简便易行,不像戏剧团那样麻烦,只要两只盛装道具和乐器的木箱,古代用一头毛驴驮着就走了。到了演出场地,随便找几条板凳就开张了。
道情皮影之所以有特色,还在于表演人唱出的唱词大都是“吼”出来的,具有老腔的味道。在古代乡村,这种唱法,融合了老百姓的习惯,听起来是一种天籁之音。在唱词上多用七字、十字联句,押韵自如,便于识记。一曲曲唱词犹如一首首多情优美的诗,既哲理自现又佳句百出,既悠扬婉转又声韵和谐。加上他们在幕后灵活的手动表演,让投影表现出复杂的武打场景,引得观众连连叫好,使宁静的乡村多了一份热闹。
今年80岁高龄的索辛酉,是灵宝道情皮影传人之一,曾被河南省授予“民间皮影艺术家”称号。老人自14岁就开始学习皮影表演,60多年来,一直不间断为乡亲们表演这门艺术。他也是当年赴欧洲演出者之一,虽然年事已高,但他还常被邀请到旅游景区为外地游客表演。老人还接待过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稻叶明子的两次专访,向其介绍灵宝道情皮影的历史和艺术原理,供其研究。2006年,灵宝道情皮影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