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皮影艺术的发展要融入时代——访皮影研究学者魏力群

他是一位大学里的中国画教授,却对皮影艺术倾注了半生的心血。30年来,他的足迹跨越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访问了2700多个皮影艺人,对他来说,考察皮影,研究皮影,已不仅仅是个人的学术爱好,更是为这个珍贵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争得保护、传承的生存空间。

在9月25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滦河杯皮影雕刻大赛上,记者专访了我国著名皮影研究学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北省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魏力群教授,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分钟时间,却深切感受到了魏教授对皮影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急切心情。

魏力群教授是昌黎人,与我国皮影艺术大师齐永衡是同乡。上世纪50年代,昌黎曾是唐山专署所在地,唐山专区实验皮影剧社就在他家附近,听着悠扬的皮影调,看着幕布上灵动的皮影人,幼小的心灵被皮影深深地吸引了,再不能放下。如今,魏教授在全国非遗产专家委员会里专门负责皮影和木偶的保护工作,唐山皮影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齐永衡被命名为非物质遗产传承人,都与他的多年奔走、呼吁分不开。

魏力群教授告诉记者,皮影在全国分布很广,北到黑龙江,南到台湾、福建、广东,往西一直到四川,都有皮影的存在。历史上,唐山皮影被叫作滦州影、乐亭影,在学术界影响比较大。从明代起,受杂剧的影响,许多文人墨客为滦州皮影编写剧本。大量的文人参与,使北方的影戏得到很大发展,这一带就成为皮影发展很重要的一个中心。唐山皮影的发展目前不是很景气,这和全国任何一种民间艺术是一样的,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电视的普及,传统皮影基本上是在走向消亡。比如在乐亭、滦县、昌黎,过去每个县能有80多个班子,现在只有一两个班子,而且演员很不足。面临这种窘况,我们只能把抢救、保护的脚步迈得更快些。

在谈到如何开展对皮影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魏力群教授说,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今后主要从生态环境、传承人、生产性等几方面开展。 “举办皮影雕刻比赛,我觉得,不论是从对它的传统技艺的保护,还是对它如何发展,如何生存下去,如何使它产生自我造血的功能,从而进行生产性保护,都是一个很好的探索。”魏教授叹息,以前影人是演出的道具,而现在影戏演出少了,皮影从道具向装饰用品转化,许多皮影制作工艺都已失传,它承载的文化内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应该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所要做的,是鼓励艺人们把老的技艺、老的工艺尽可能地挖掘、抢救出来。

魏力群教授认为,任何艺术的发展必须要融入时代,皮影雕刻必须要和时代结合起来,比如说,把雕刻艺术与生活工艺品、与装饰品,进行重新设计和开发。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

为了皮影研究,魏力群教授踏遍了中国所有保留着皮影艺术的省份,对中国皮影的历史渊源、分布流传、民俗传说、剧本唱腔、操纵表演、造型美学、雕制工艺、著名艺人等方面的情况作了大量的考察。这些成果后来凝结成《中国皮影艺术史》《中国唐山皮影艺术》《皮影之旅》《中国皮影全集》等十几部专著。著名皮影艺术大师齐永衡曾对他说:“我和你一起在家乡长大的,我是干这个的,你不是干这个的,我的东西你都懂,但是你在全国考察的东西,我没听说过,也没见过,我不懂,所以说你能作这方面的研究。”他的学术研究得到全国学术界的高度肯定,专家们这样评价他:“虽然他是一个国画教授,但他的骨子里头对皮影的感情,比专业的还要深。”

与新中国同龄的魏力群教授,始终坚守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这块阵地,为了皮影不停地奔走在民间。他说:“一谈起皮影来,我就有说不完的话题,这些东西都在我脑子里装着呢。”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