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皮影戏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在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像李永红一家这样,三代四口人传承木偶皮影技艺的并不多见,她的祖父李军曾经是皮影戏高级舞美和编剧,父亲李运启和叔叔李飞跃,也都是这一行中的翘楚。

冬日的一个下午,我们拜访了李飞跃、李永红叔侄,探寻这个皮影戏世家的全家福故事,从一个家族半个多世纪的命运中,体会血肉亲情穿越时空的牵扯,触摸就中折射出来的时代变迁痕迹。无论这些故事轻盈还是厚重,如今都有了一个堪称圆满的结局,而留存下来的那些稍许有些变色的照片,则是聚散离合间最好的见证。

二十年离别

李家的故事,得从爷爷李军讲起。这位皮影戏艺术家年轻时经历颇为传奇,他出生于湖南邵阳双清区一户殷实之家,临近解放,已经娶妻生子的李军投身地下党工作,旋即做了教师,之后又做过文字和美术编辑,1958年时,他奉调进入新成立的湖南电影制片厂,学习电影动画和字幕设计——“国家建设百业待举,政治生活动荡不安”,造就了李军的“文武全才”。

也就是在1958年,响应国家号召,李军将妻子和三个儿女送回邵阳老家,他“出身不好”,个人负担又重,这一举动多少有些不得已,全家人没有预料到,这一分离就是二十余年。更加没有预料到的事情还在后面,1962年,李军忽然被调到皮影木偶剧团,从事他“过去闻所未闻的工作,而且一干就是三十年。”

回到老家的李军家人同样历尽坎坷,他的三个孩子,最大的李运启不过十余岁,最小的李飞跃才出生一年多,农村的条件显然恶劣许多——李军的父母和兄长,先后因为饥饿死去,在一个谋食都艰难不已的时候,拍摄“全家福”无疑太过奢侈,没有照片,我们只能凭借想象,去还原一个“出身不好”的大家族在灾难中的挣扎了。

在没有太多选择机会的时代,进入皮影界的李军调整心态,孜孜好学的他“欣然赴任”,将自己擅长的动画、漫画和剪纸艺术,与皮影艺术结合起来。在新生的木偶皮影剧团,李军很快成了台柱子,把幻灯胶片运用到皮影技艺中,就是他的一大发明。让他始料未及的是,皮影技艺,后来反而成了他的“护身符”。

随之而来的1966年,李军因为所谓“历史问题”和“出身问题”,被指为“反动学术权威”,挨批斗受折磨达一年之久,再下放到郴州汝城的山沟里,好在他身怀一技之长,即便遭逢坎坷,机会还是反复降临,往往“由汝城杨家沟的山洞茅屋里,突然又升到全广州最高级的宾馆高楼上”。直到1974年,在郴州、邵阳、长沙、北京的好些家单位门口“进了又出、出了又进”的李军,才终于回到木偶皮影艺术剧团,一个八年的轮回,尘埃落定。

十多年时间里,李家每年才能团圆一两次,从长沙到邵阳,直线距离300余公里,囿于各类人为因素,全家人见一面都不容易,“全家福”,只能放在心里,大家能够好好活就不错了。

第一张全家福

时间推移到上个世纪1980年代初,“回城”,成了李家第二代生命中最重要的命题。

当初完全是偶然选择的“皮影戏”,此时竟然创造了让李家孩子们返回城市的机会。李军的长子李运启此时已经结婚,并且有了两个孩子,凭借在皮影戏上的天赋和努力,李运启得以进入广东省陆丰皮影剧团,相对于全家团聚而言,有一份体制内的工作无疑要重要得多,这意味着有了国家户口,家庭生活也有了最基本的保障,和父辈一样,李运启的小家庭从此进入了长期两地分居的状态。

李军唯一的女儿这时也已经结婚,因为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的巨大差异,她再也没能回到长沙生活,这成了全家人最大的遗憾。
唯一陪伴在李军身边的,是小儿子李飞跃,他从事的,同样是皮影舞美设计工作。

全家人都进入皮影行当,这样的命运是谁都始料不及的,耿直淳朴的李家人对此的看法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我们家就出了这么一窝啃皮子的老鼠。”

这是自嘲,也是迫于时代因素的无奈选择,正如李军后来所写的那样:“说它是命运也可以,更主要是时代背景决定了我的生活道路。”

回城的和没回城的,李军全家老小分处三地:长沙、邵阳,还有一个相隔更加遥远的广东陆丰。

一张不能称得上是“全家福”的合影,如实地记录了这种状态:在这张拍摄于1980年的照片里,站在后排的,是年轻的李运启、李飞跃兄弟,坐在中间的,是李军夫妇俩,他们怀里的孩子,则是李运启的一双儿女,年幼的那个,正是李永红。
当我们从厚厚的一摞影集中翻出这张照片时,李永红还仔细琢磨了一下拍摄背景:当时她才三四岁,父母去了陆丰,剩下她一个人孤零零的在邵阳老家,爷爷奶奶实在心疼,就把她带回了长沙,于是才有了这张合影。

李永红从事木偶皮影艺术的经历,比起爷爷和父亲来,要简单得多:她初中毕业时,正好碰上省艺校招收舞美班学员,“临时抱佛脚”考了进去,毕业之后,顺理成章地分配到剧团,专攻木偶设计制作,如今已经是出色的木偶艺术家。

就这样,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李家三代人,以各种途径,陆陆续续定居长沙,终于完成了半个多世纪前就已经开始的“进城之路”,遗憾终归是有的,家里拍摄的全家福上,总会缺上一两个人,有时候是李永红的姑姑,有时候是姑父。

和家族坎坷的经历相对应的,是李家人在传承木偶皮影艺术上的贡献,半路出家的李军沉潜皮影艺术三十年,以扎实的技术功底和理论水准,获得2004年被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授予终身成就奖。他无意之中进入的行当,最终成为了全家人的安生立命之所,并且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家中其他晚辈的选择——李飞跃的儿子现在美国洛杉矶留学,专业是电脑动画制作,这无疑和家族的影响有关,就连李家的第四代,李永红11岁的的女儿刘瑞琦,也表现出了对木偶皮影戏浓烈的兴趣。

1929年出生的李军老人,已于去年过世,他生前拍摄的全家福,终于实现了中国人对家族绵延最向往的场景:“四世同堂”。一张全家福照片,竟然拍得如此不易。半个多世纪过去,李家人从最初的一家五口,繁衍成现在四代二十多口人的大家庭,并且步入小康,兴旺发达终归是家族的主流,这,或许才是“全家福”的真正意义所在吧!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