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每个小长假,西湖边都是最热闹的。如果你在杭州南山路这一带逛,有一个地方可以去看一看,那就是中国美院南山校区隔壁的皮影艺术博物馆。

南山路210号,在这座不太起眼的灰色砖石结构的三层小洋楼里,藏着4万多件明、清、民国等各个时期的皮影、道具和手抄剧本,价值数千万元。除了看展品,观众还可以在二楼的三尺小幕布上把玩皮影人偶。

皮影艺术馆的建成,是因为著名雕塑家、收藏家赵树同的慷慨捐赠。尽管开了近10年,但因为大门不正对南山路,所以很多杭州本地人并不知道。

明年,当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民艺博物馆落成,这些皮影藏品将搬到转塘落户。所以,趁着它尚未搬家,赶紧去瞧一瞧吧。

12个地区,皮影中国风一网打尽

在皮影馆里,中国12个地区不同风格的皮影,都有体现。

例如进门就能看到的《打金枝》,是典型的唐山皮影。

“唐山皮影是北方皮影,用驴皮做的。它有个特点,小旦和小生的额头和鼻子呈一条直线,被称作‘通天鼻’。”皮影艺术馆负责人黄艳说。

在《武松打虎》中,武松也长了“通天鼻”,而他的“发型”颇像一个盘着头的妇人,“在皮影里怎么区分男头和女头呢?主要看头上有没有刘海,耳朵上有没有耳环。有刘海和耳环的,就是旦角。” 黄艳说。

陕西皮影是西部皮影的代表,是用牛皮制作的。

记者看到,有一面墙上展示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壮观场面,端庄高贵的贾母、八面玲珑的王熙凤、大开眼界的刘姥姥和板儿,以及十二钗和丫鬟们,个个栩栩如生。

“民间艺人有个口诀形容西部皮影的特点,花旦都是‘弯弯眉,细细眼,樱桃小嘴一点点’。而且,它的刻工特别精细,衣服上的花样、桌子椅子上的纹路非常华丽,着色也特别古朴。”

确实,记者看到,在诸多皮影“宫殿”上, 炫丽的盘龙玉柱、雕梁画栋,繁复得令人咋舌。

甘肃一带的神怪皮影也是展品中的亮点,《山海经》中的各路妖怪,在神怪皮影中都有想象力丰富的造型。

而南部皮影,从河南到浙江,都走南宋风。南宋有“绘革社”,所谓“绘革”就是指制作皮革以彩绘为主。

现在海宁皮影还保存着“绘革”这一遗风,“重彩绘、少雕刻、单线平涂、色彩艳丽。”所以擅长制作诗意的场面,例如一楼展厅的《人面桃花》,看去简直像是一幅中国画。

25年,雕塑家收藏皮影

在皮影艺术馆里,从《西游记》到《白蛇传》、《水浒》到《红楼梦》,古典剧目应有尽有;而像《沙家浜》这样的样板戏经典也不缺。

还有一个展柜里是整排的抗日题材,陈列了数十个抗日剧目里常见的人物头像,日本小兵、日本军官、美国大兵、八路军,一眼就能看出他的忠奸正邪。

当然,最受孩子欢迎的是二楼那个可以动手操作皮影的体验区。跟着旁边录像上的大师学习操作影偶,其乐无穷。

这么多的皮影,是如何落户艺术馆的呢?这就要说到著名雕塑家、收藏家赵树同了。

皮影戏是一门中华奇葩,自南宋起,皮影戏已陆续传播到南亚群岛以及波斯、埃及、土耳其、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然而如今,皮影戏在国内却日渐没落。

为了拯救皮影,赵树同用了整整25年时间。

尽管在雕塑界他是大师级人物,却是“家财万贯,身无半文”,因为他几乎将所有的钱都用在皮影收藏上了。

“很多时候,我是在民间与外国人抢皮影。我是坚决不肯让皮影在我眼皮底下流到国外去的,所以再高的价钱我都要买下来。”赵树同说。

而中国美院院长许江也和他一样有着良苦用心。在许江眼里,皮影包藏了中国人造型的智慧、编故事的智慧,中国美院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可从中受益。

于是,2003年,赵树同将从四川带至杭州的100箱、44500件、价值几千万元的皮影收藏,无偿捐献给中国美院,有了这个皮影艺术馆。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