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婉动人的梁祝化蝶,惊悚紧张的凶杀现场,泰坦尼克号上的奇闻逸事……5月31日,清华附中国际部的孩子们迎来皮影课的汇报演出。故事是孩子们自编自演的,道具是孩子们亲手制作的,有些道具带有蜡染的痕迹。而带领他们走进皮影这光影世界的,是他们的法国老师—茱莉。
37岁的茱莉经历丰富,摩洛哥出生,法国求学,拥有美术硕士和“纺织刺绣”学士学位。毕业后,她沿着丝绸之路游历了整个东南亚。最后,在贵州爱上了有3000年历史的蜡染艺术,这位纺织科班出身的老外为此留在中国,而且很快发现,驴皮影可以让蜡染人活起来。
4年前茱莉来到北京,并被清华附中聘为国际部教师,教授学生们艺术课程。
因为工作,她在什刹海边租了一间胡同民居住下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走进深藏在什刹海胡同里的“皮影主题酒店”,并结识了皮影艺术家毛忠博,“皮影来钱慢,徒弟留不住,”毛忠博不无感慨地说。但面对酷爱、执着于皮影的茱莉,毛师父答应收她为徒。跟着师父,茱莉在牛皮上刻美娘子,回到家,却在纸板上刻一些张牙舞爪、怪诞诡异的人物。这些人物造型来自苗族蜡染。“用皮影可以让蜡染活起来,你不觉得蜡染人和皮影人很像吗?”
皮影主题酒店每晚上演《龟与鹤》,毛师父的表演技艺娴熟,茱莉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旁边的朋友一时语塞。“很生动,但是我没理解它的意义,它只是在展示皮影技艺。皮影传播故事的功能削弱了。”茱莉说皮影和蜡染都是中国的“非遗”,都是经典的表现手法,但故事的创意和传递出的思想更为重要。
年初,经学校同意,茱莉把皮影艺术引入教学,引来家长们的轩然大波:“我们把孩子送到国际部,是学西方艺术的,不是来学皮影的。”她的学生都是中国人,但一出生就拥有外国护照,说一口流利的英文。
孙悟空、猪八戒、京剧脸谱……这些是皮影戏中常看到的形象,但在茱莉的课堂上,你还会看到苗族少女、七彩凤凰,甚至还有面条、皮球这些变了身的蜡染风格皮影。“苗族蜡染是根据苗家人的生活、生产等场景在服装上形成的心灵符号,这些符号架起一座人类共同审美感知的桥梁。蜡染出的图案很美,皮影又是个生动的载体,为什么不把它们结合起来呢?”茱莉解释着她为何要将蜡染技术与皮影结合起来的初衷。
茱莉的努力没有白费。之前很多学生都不知道皮影,现在许多学生都对皮影爱不释手。他们自己动手绘制皮影、编排皮影戏,有的还向茱莉追问更多关于皮影和它背后的故事。“中国的文化底蕴深厚,但是我教的学生中,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并不了解,我想通过我的教学让他们喜欢上这些。”茱莉欣慰地说。
目前,茱莉正在筹备一场皮影戏,名字就叫做“发展中的贵州和我”。每天从学校回到家,茱莉都会接着研究皮影,写文案,做演示文稿。在她看来,喜欢一样东西,没有过多的理由,只想把它做好。
皮影已经融入茱莉的生活,家中很多装饰都是她从各处搜集的皮影。
跟着皮影技艺传承人毛忠博,茱莉第一次尝试学习皮影表演艺术,她与毛师父一招一式相互推敲琢磨。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