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致青春》“青春”与“现实”插叙并进

从辛夷坞畅销300万册的小说,到赵薇票房7.09亿的电影导演处女作,《致青春》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地唤起人们关于青春的记忆。如今,由编剧关渤和导演何念联手打造的话剧版《致青春》正式出炉,将于4月4日至4月6日上演于上海文化广场。

“青春”与“现实”插叙并进

话剧版《致青春》的创作手法有别于小说和电影,根据话剧独有的叙事体系和审美特点,对原本的顺叙结构进行解构加工,将整个故事拆分为“青春”与“现实”两条时间线,插叙并进。何念认为,对于舞台演出来说,青春与现实的割裂,更容易使观众产生时空交错感,从而将两条时间线上发生的事关联在一起。“可能上一场戏还在奋力地追求梦想,下一场戏就跌落到现实的失败中去,信息的叠加能够更好地催生情感的投射。”

话剧版将“致青春”定义为“正青春”。电影《致青春》的观众群在18至30岁,而话剧《致青春》的观众群在25至45岁。何念不希望让观众感觉现在老了,已经在回顾过去的青春,而是希望从以后来看,现在永远是正青春。“如果在爱情或事业上,有未曾实现的梦想,都可以现在着手去做。很多东西错过了就找不回来,文艺作品还是希望为大家圆一个小小的梦,把那些丢失的东西找回来。”

谈到自己对于“青春”的理解,何念用“热情”两个字予以概括,“青春的我们可以犯浑,可以做错事,但所有的东西都离不开热情。男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觉得要为了理想放弃一些东西,但长大以后会发现有些东西不该放弃,不放弃才是最大的收获。”去年接手《致青春》剧本的何念正值大学毕业十年,参与了很多同学聚会的他,对于青春产生了很多感触,“每个阶段的戏都与自身有所关联,这部戏可以说是对青春一个总结。”

结局有别于小说和电影

对于演员的选择,何念有着自己的标准,除了专业素养以及与角色的匹配度,演员还要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剧中的“玉面小飞龙”郑微由曾参演电视剧《我是特种兵之火凤凰》的甘露担纲出演,她与陈孝正的扮演者戴墨恰巧是同学,因此在合作上非常默契。何念认为戴墨本人与陈孝正有着很大的相似度,因此相较于电影版,话剧版戴墨的戏份更重一些,使男女主演的戏份比重大致持平。

在话剧《致青春》的创作过程中,小说原著者辛夷坞也参与其中。在何念看来,辛夷坞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创作《致青春》只花费了5天时间,可以说非常随性地为自己和大家作了一个关于青春的回顾。关于话剧版的改编,辛夷坞提出了希望结局能够忠于原著的愿望,但何念对此有自己的坚持,“戏剧有其自身的模式,观众对于话剧和小说的欣赏标准也不尽相同,原著的结局无法在剧院演出中很好地说服观众。不过,此次话剧版的结局与电影版也有所不同。”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