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至30日,北京一个民间剧社“明戏坊”将带着“老舍三部曲”来到上海,在ET聚场演出。三部作品的主演都是演员方旭,此前他给上海观众最大的印象就是曾在林兆华的话剧《老舍五则》中担任主演。
前晚,这三部戏的艺术顾问斯琴高娃和方旭一起来到上海,同行的还有老舍研究会会长关纪新,三人一起做客现代戏剧谷和东方早报共同主办的“戏剧化生存”讲座,就老舍作品和观众进行了交流。静安图书馆的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在观众的提问之间,关纪新和方旭讲述了他们对老舍作品的理解,而斯琴高娃则表示,自己担任这三部戏的艺术顾问,并且力挺方旭,是因为“我要呼吁更多演员向方旭学习,演员就应该是他这样,要做学问,学会修养自己”。
昨晚,关纪新还在复旦进行了题为“老舍文学与满族文化”的讲座。
方旭:冥冥中和老舍有缘
方旭这两年每次来上海,几乎都是因为“老舍”,林兆华导演的《老舍五则》、佘南南导演的《我这一辈子》。而这一次,方旭以自己“明戏坊”的名义,再次带来了《我这一辈子》,以及他自编自导自演的《猫城记》和《离婚》。说起自己对老舍的情有独钟,方旭说,这纯粹是因为我对老北京的“京味儿”有感情,“我从小和奶奶住在四合院,骨子里有种磨灭不掉的老北京情结,而老舍,是近代中国大家里唯一用京味儿语言写作的作家”。
方旭的本行不是演员。虽然从小喜欢戏剧,但因为父母的反对,大学时候读了理工科。毕业后,方旭去读了中戏导演系。2010年,在影视圈混了个脸熟的方旭选择自己做戏,“明戏坊”的第一个作品是关于庄子的《庄谁是谁》。
之后,方旭和老舍“卯上”了。2011年,因为一个独角戏戏剧节,方旭选择了排一部一个人的《我这一辈子》。他说,和这部作品结缘,是因为1950年石挥导演的同名电影让他印象太深刻,“那部电影我看了十几遍。作为一个从小在四合院长大的北京爷们,我特别想演一个北京胡同的京味儿戏剧,大家也都觉得我特合适干这事。”
在斯琴高娃眼中,《我这一辈子》是文艺界前仆后继改编的作品,但在她和关纪新看来,方旭的这个独角戏,“算得上最原汁原味的一个版本。”
在讲座现场,方旭现场展示了一段剧中的台词表演。短短三分钟内,他用语言化身多个角色,时而是主人公“我”,时而是“我的上司”,又或突然是“女招待”,每个角色的语气神态都栩栩如生。
方旭介绍说,剧中除了他自己抖抖机灵,加了几句暗讽时弊的“俏皮话”之外,全部剧情较之原著,几乎没有改动。作为剧中唯一一个演员,他满脑子琢磨的是如何用最少的元素,去最大化演绎一个旧社会巡警悲凉的一生。演出始终,整个舞台上只有一个假人、一把椅子、一张条凳、一帘垂纱,以及一幅平铺在整个舞台上的不为人注意的垫布。他要通过肢体表演和语音的变化,去演绎展示“我这一生”和这一生中形形色色的遭遇。
《我这一辈子》排完不久,方旭就遇到了林兆华的《老舍五则》。原定的主演刘佩琦没档期,林兆华偶然看到排练厅里的方旭,一竿子就把他支到了自己剧组。“佩琦那活儿我看你成。”对于林兆华一眼相中自己,方旭说“可能真是和老舍有缘分吧”。
方旭生于1966年,那一年,老舍去世。关纪新说,人和人之间,有时候冥冥之中确有缘分。
排完《老舍五则》,方旭就和在剧组认识的年轻演员李林开始一起排练《猫城记》。
这是老舍生前唯一一部科幻作品:一架飞往火星的飞机在碰撞到火星的一刹那机毁人亡,只剩下“我”幸存下来,却被一群长着猫脸的外星人带到了他们的猫城,猫人拥有两万多年的文明,可是在最近五百年中,自相残杀而忘记对外抗争,内斗导致文明的退化。“我”亲眼目睹了一场猫人与矮子兵的战争,这座外星文明古城因为私欲膨胀而全城覆没。
这部作品创作于1932年,但却预言了多年后中国历史的很多浩劫。关纪新说,这部作品虽然是喜剧,但却是老舍“带着浓重苦涩味的幽默”,特别体现了老舍悲天悯人的情怀。
方旭说,这部剧里有一种黑色幽默的东西,他为此尝试将戏剧的“游戏”特质发挥到极致,而在表现手段上则利用皮影、面具、人偶等多种形式,同时借鉴戏曲、相声等传统艺术形式,用最合适的方式传达老舍作品的内涵和风格。
《猫城记》之后,方旭又在关纪新的建议下,排了老舍的长篇小说《离婚》。小说《离婚》里,北平财政所一群小科员都在闹离婚,但最后大家闹了个够,谁也没有离成婚,草草收场,凑合过了下去。老舍以他特有的幽默及浓厚的京味儿语言,透视出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市民阶层的尴尬与可悲。老舍自己说:“自这部小说起,我建立了自己的文字风格……在写《离婚》时,我决定抛弃陈腐的文言文,而尽量用接近生活的语言来表达……我希望用一般平民百姓的语言去创造一种新的美感……”
方旭从这部作品里读到了老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但他同时也说,这个作品改编很难,因为它虽然文学性很强,但故事性很弱,而小说中有形形色色20多个人物,最后的舞台剧只用2个演员展示了剧中4个人物。
“他最接地气,从不矫情”
对于上海观众能否接受老舍的作品和他这种独角戏形式的改编,方旭说,“我一直觉得戏剧是和观众一起完成的,只要创作者是特别真诚的,就一定能化解很多理解上的东西。而我最喜欢的就是老舍那种特别难得的真诚——他最接地气儿,从不矫情。”
作为三部作品的艺术顾问,斯琴高娃特地为了讲座从横店赶到上海,为方旭“撑腰”。她坦言,自己愿意做这些事情,完全是因为方旭这个人,“他的才气、心态,都让我觉得值得一帮。我特别为他高兴和骄傲,因为我觉得,他现在做的事情,我们演艺圈80%的人做不到。”讲座中,斯琴高娃对这个相识将近10年的晚辈演员赞不绝口,“我觉得他不仅仅是个演员,也是个思想者,这点我就需要向他学习。”
斯琴高娃其实和老舍也颇有渊源,最早的时候,她在电影《骆驼祥子》里的虎妞形象就十分深入人心,之后又曾经出演过老舍作品改编的话剧《月牙儿》。在创作过程中对如何准确把握作品的现实意义,如何再现作品的年代风貌等提出明确的修改建议。而她表示,自己看这三部老舍作品的时候,一直都是目不转睛,我觉得这三部戏连在一起,展示了老舍作品中最深刻的那一面。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