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当代舞蹈美学五

      相比较而言,喜剧性的问题显得比较单纯一些,而悲剧性远比喜剧性复杂得多,因此我们还是先从悲剧性说起。

    (1)悲剧性与舞蹈的悲剧之美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没有悲剧或悲剧性的概念,中国人对悲剧的注意与研究几乎是在20世纪以后开始的,虽然中国的戏剧在宋元之际就已十分发达,并在元明两代出现了一些不朽的悲剧作品,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窦娥冤》、汤显祖的《牡丹亭》等,但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如《周易》中的阴阳调和观、儒家的“致中和”观、 佛家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观以及追求圆满结局的理想等,使中国传统的悲剧不像西方悲剧那样大多以主人公彻底的悲惨毁灭为结局,而是在悲惨结局后面总要留一个“光明的尾巴”,最终仍以“大团圆”收尾,中国人总是不满足好人没好报,坏人得道,这导致中国的古典悲剧大都没有一悲到底,而是在让人悲伤的同时再给人以心灵的抚慰,从而冲淡了悲剧的效果。
    悲剧性的问题其实集中在悲剧所造成的矛盾心理上,即一方面人们观看悲剧产生悲剧心理,然而虽然悲哀却还是得到了满足以至获得快感,这满足的快感是如何形成的?这便是悲剧心理学的问题。美学史上对悲剧性的研究不外乎从三个方面人手,这就是从人性角度人手,从心理角度人手以及从哲学角度人手。但即使是在同一种角度人手研究悲剧,不同的美学家却有可能得出极不相同的结论,这足见悲剧问题的复杂性。下面我们简要地介绍一下美学史上关于悲剧的几种主要观点。
    首先提到的是柏拉图。他认为人有“感伤癖”与“哀怜癖”这两种“自然倾向”,然而悲剧却让观众为图一时快感而“拿旁人的灾祸来滋养自己的哀怜癖”,这就放纵了人的情欲中的“低劣部分”,因而是不道德的,故他主张要把悲剧诗人逐出“理想国”。
    提到悲剧的灾祸,法国的法格则认为悲剧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用户评论

0人参与0条评价
没有更多数据...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