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兰州市区出发,向北跨过工具绵亘的黄河,沿公路行驶60公里,就到了皋兰山西南麓的皋兰西岔乡铧尖村,这里就是兰州承平鼓的“发源地”了。铧尖人历来习性好武,承平鼓在兰州擂得也最出名,数百年来,每逢正月初十起头,到元宵节进入高涨,村里村外处处听闻承平鼓的雄壮声威,尤其是来了客人,铧尖人总得摆出阵式,写意地耍耍铧尖人的威风。本村承平鼓队的领队得知我们是诚心远道而来赶赴乡里寻访“承平鼓”,十分热情地为我们筹措,钟声一响,不到半个小时,队员就稻扑了。 一队80多名丁壮男人,头戴英雄巾,身穿皂隶服,腰系红丝带,脚登麻窝鞋,个个如同京剧舞坦亓武松一般英挺。队列中,我还发现竟有一名最小的队员,只有6岁,硬要一路加入表演,小人儿肩背一个年夜人一般的腰鼓,很有意思。 表演起头,鼓手在领队的一声呼吁下,击锣伴奏,一时刻,鼓声咚咚,黄土腾腾,龙腾虎跃,地震山摇。队列不竭幻化,一会儿“两军对垒”、“金龙咬尾”、“双重突围”;一会儿“车轮施战”、“跳打”、“蹲打”、“翻身打”、“举打”;一边擂鼓,一边舞蹈,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那强年夜的阵营,淋漓尽致地默示出了两军坚持作战时的排场;气焰粗犷,又显示出高原人憨直奔放的性格和布满勇猛的阳刚之气,令不雅鉴赏者无不为之振奋鼓舞。 兰州的承平鼓,无论是鼓的结构仍是表演的体例,都和河北、东北一带的秧歌鼓截然分歧。外形上,兰州的承平鼓是圆筒形,而不是年夜蒲扇形,此外,兰州承平鼓个年夜,鼓身高约70厘米,直径约45厘米,双面蒙皮,鼓帮外表深红色或黑色。承平鼓还有一奇,背带较长,可挎在肩上,让鼓垂于人的膝盖下,便于击打又可肆意将鼓抛向任何一个标的目的。 兰州打承平鼓的习俗据考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传声名朝初年,徐达、冯胜受命西征元军残部,一举收复了兰州。但据守在永登的元军仍负隅顽抗,一时难以攻下。不久逢元宵节,徐达想了个计策,呼吁戎行建造了一批又长又粗的鼓,把刀兵藏入鼓中,然后扮成社火队,混入城内,里应外合,一举攻下了永登城池。当地苍生为了纪念徐达此次战争的胜利,把这种鼓取名为“承平鼓”。年夜此,兰州的承平鼓逐渐演酿成各类复杂的形式,成为兰州社火中最受群众喜爱的民间歌舞而广为传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