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芭蕾舞的艺术特征是表现的虚拟性,更多的采用幻觉、梦境、意象化的手法。这些大多依靠舞台、布景、灯光、服装等道具起作用。而唐乐舞大多 用华丽的服装与多彩的音乐、节奏代替。如:《白纻舞》中以舞袖和腰身动作见长。有诗描绘“篇如百苕翡,婉如游龙举,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可见,这种营 造意境的手法与西方芭蕾有着本质的区别。值得一提的是,芭蕾音乐的多样性远大于中国唐代宫廷舞乐,在《天鹅湖》第三幕中的西班牙舞、匈牙利舞、那不勒斯 舞、马祖卡舞等,即配合了剧情发展又展示了丰富的民族舞蹈。
由此,从中西宫廷歌舞比较看它们有着共同点:都来自民间,发源于民间歌舞。也有不同点:第一,西方宫廷舞蹈的芭蕾起源于游戏娱乐的;源头明确, 中国唐代宫廷乐舞则是多源性的,由于自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化的交融与统一,唐代宫廷乐舞有着多民族性,比较复杂。第二,西方宫廷舞蹈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神 秘的、幻想的、开放性的基因多;中国歌舞的起源,虽也和一定的宗教仪式有关,但大部分的歌舞都是现实人的娱乐性活动,因此,现实性、技艺性、含蓄性的基因 多。第三,西方宫廷舞蹈是从歌舞逐渐演变为故事表演;中国歌舞则是通过各民族文化的汇合、交织来实现。中西歌舞起源的共同之处,反映了世界中西音乐发端的 一些共同的规律,而不同之处,又让人们看到中西音乐在渊源和发展上的差异。
这种差异形成了中西音乐各自特有的风格,那么,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换句话说,形成中国传统音乐独特风格的本质原因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儒家文化造就了中国传统音乐独特风格的含蓄美。
如果说西方更多的是用摧毁、撕碎美好的大悲剧的手法来展示艺术扭力的话,中国恰恰是擅长用淡淡的哀愁把人带入无尽的遗憾。这种含蓄美的艺术风格 主要表现在戏曲,尤其是昆剧,温文尔雅,细腻从容的音乐性格被誉为“水磨调”。如:《牡丹亭》、《南柯记》等。儒家文化使中国传统音乐在各个艺术领域中都 追求细腻,当西方利用节奏、背景、织体等各种因素着力挖掘音乐的各种表现力时,中国音乐却另辟“曲径”通“幽处”,利用音乐艺术的抽象性,执著的追求含蓄 美,在一个点上,开掘出自己的审美特色。同样的,在舞蹈、音乐领域也不例外。西方舞蹈音乐中 和弦、和声的运用及配器都具有激进性,这与中国儒家文化所引导的含蓄美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艺术特征。因此,中国的传统音乐所具有含蓄美倾向与儒家文化是分不 开的。 不管儒家文化的存在是否合理,含蓄美已是中国人牢牢把握在手的审美特色,并美出了让世界叹为观止的含蓄音乐境界,那种清幽、淡远的境界给全世界留下了难以 磨灭的印象。
可见,中西方的音乐文化各有其价值,这可以促使两种文化互相交融,互相补充,在保留各自民族特色的基础上,破除“中化”、“西化”那样非此即彼 的思维方式,取长补短。使中国的歌舞音乐站在一个新的角度来解释传统、选择传统,通过传统的内部结构来创造一种更有生命力的“新歌舞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