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田丰,中央乐团著名作曲家。当他第一次踏上云南的土地时就震惊不已,丰富多彩的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让他有“灵魂出窍”之感。1993年,田丰怀揣着捐赠来的10万块钱,进驻距离昆明30公里的安宁市,在今天知名的玉龙湾影视基地附近创办了被誉为 “中国第一馆”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习馆”。
  
  创办传习馆的初衷源于田丰对云南民族民间文化流失之快的巨大震撼和惋惜:第一次去,村里还有这个东西;第二次去,村里人不愿演不愿唱了,说是封建迷信;第三次去,老人死了,再没人会弄了
  
  传习馆极具乌托邦色彩,它的目的,就是寻访民间老艺人和有歌舞天分的孩子,把他们集中起来传授学习。当时被搜罗的民间艺人族群包括红河州的哈尼族及多个彝族支系、西盟佤族、丽江纳西族、迪庆藏族和怒江的傈僳族、独龙族。田丰用“原汁原味,求真禁变” 来规范教学,不允许对民族传统作任何加工,甚至不允许学员看电视,“电视看多了,就跟着社会跑了。”
  
  始终跟拍田丰传习馆的云南电视台纪录片导演刘晓津回忆,传习馆曾经火爆一时;田丰曾向刘晓津激情描绘传习馆的未来:建立一个庞大的传统文化保护区,让民间艺术家们都搬进去居住,以耕作、种地养活自己,学者和游客可住进来体验生活,就像梦幻巴厘岛,最终形成民族文化传承与商业开发并行不悖的文化“生态园”
  
  如此宏伟的计划投入1亿元,但除了社会机构赞助和田丰的作曲所得,传习馆基本没什么经济来源。田丰一度尝试商业操作,却意外与云南山林文化公司对簿公堂并最终败诉,随后师徒反目,传习馆解散。2001年,悲愤交加的田丰因肺癌去世,传习馆模式宣告失败。
  
  “这种抽离文化泥土的圈养式传习确实有问题,但我真心佩服田丰老师的勇气,佩服他作为一名音乐人的那种忧患和担当。传习馆对云南乃至全国的民族民间文化该如何保护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刘晓津说,2002年杨丽萍的《云南映象》横空出世,而其中多处经典段落就源于传习馆的精彩技艺。
  
  当年杨丽萍兼任传习馆副馆长。田丰病逝,杨丽萍利用传习馆资源着手打造一台拥用先进舞美的具有商业价值的“原生态”大型歌舞,结果产出一档让音乐人三宝“浑身起鸡皮疙瘩”的艺术精品,迄今俨然成为国内民族文化与商业运作完美嫁接的经典标本。除了全国巡演,它的足迹已经遍及海外多个国家并最终在昆明实现驻场演出。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