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舞快速学会寻找平衡点与反身练习 摩登舞在运动中分为个人平衡和双人平衡。除特殊情况,个人的平衡在舞动中应该尽可能地保持。舞动停止瞬间,站立姿态是否平衡的检查方法十分简单:在不改变姿态的前提下,让舞伴松手,看自己能否立住,如果需要移动脚才能站稳,就说明自己处在不平衡状态,否则是平衡状态。 摩登舞的双人平衡稍微复杂一些,总体可分为一致平衡和对称平衡两种。一致平衡是男女舞伴身体形变一致的平衡方式,对称平衡是男女舞伴形体对称变化产生的平衡方式。单纯的一致平衡在不分主次承受力的情况下(不是一个人压在另一个人的身上,或一人充当另一人的平衡物),个人一定是平衡的。对称平衡可以发生在两个人各自都失去平衡的状态(例如对称展示身体)。 摩登舞中,舞者的头部运用对达到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用图1中的球和弹簧来理解人体在摩登舞中的状态变化。图中a、b弹簧理解成人的两条腿,它们与地面的接触点的作用是人体产生运动的基础。身体向某个方向运动,在平衡的状态下,由a或b点的调整,用一条腿或两条腿,通过脚趾关节、脚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与地面产生的反弹力,将力送达到人体重心球,从而使人体向一定的方向运动。从惯性原理的角度考虑,腿部的推动力首先应推动人体重心球,而后通过颈部的连接才带动头向同一方向运动。当人体重心球停止运动之后,头还会向该方向运动一段距离。这种情形不仅会体现出一种舞蹈的自然美感,而且容易做到身体在运动的过程中平衡。这种运动过程可以表现出舞者充分的柔韧度,头对这种柔韧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将头比喻成舞蹈过程中的“秤砣”,这一比喻也许一点都不过分。在舞蹈中由于身体的形变,人体重心的位置会发生改变,所以很难在运动中确切地说出每个人重心的具体位置,但人可以依据平衡感来感受平衡。平衡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平衡感的差异来自个人平时的形体姿态习惯。舞者正确的姿态会养成正确的平衡感,而错误的习惯姿态会形成错误的平衡感。这种情况可以说明为什么有的舞者身体在倾斜(微小的)状态,却感觉自己身体垂直了。如此可见,训练自己正确的平衡感,对舞者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平衡感的更直接体会就是“稳”,如果重心线越过支撑面的边沿就会感到“不稳”。不稳的状态很难让舞者发出力量来改变运动方向或姿态。因而,在舞蹈改变方向的动作中,应尽力避免出现重心线通过支撑面边沿的“边沿稳定状态”。针对“稳”的问题,笔者提倡“舞蹈中能用两脚跳的时候,不用一只脚跳”,而不赞成“只用一只脚跳舞”的说法。 反身动作训练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原地静态训练:关闭双脚,上半身的双手掐住髋,使肩、肘、髋必须保持在一个平面内。重心在左、右脚间变化,身体重量全部在右脚时(也就是重心在右脚,即主力脚),右膝盖向前运动(膝盖不能转),身体的右上半身围绕脊柱向前左转,身体的左上半身向后左转;重心在做脚时,左膝盖向前运动(膝盖不能转),身体的左半身围绕脊柱右转,身体的右半身向后右转。 第二阶段是半静态训练:主力脚不离开原地,只移动动力脚,重心在左、右脚间前后变化。右脚为主力脚时,右膝盖向前(松弛向前),身体的右上半身围绕脊柱向前左转,左上半身围绕脊柱向后左转,此时左脚为动力脚,左腿的大腿带动小腿,脚跟擦地向前摆动至最大步距,脚法是主力脚脚尖、动力脚脚跟、重心在两脚之间。然后身体后移,右脚仍然是主力脚身体的右上半身向后右转;左脚仍然是动力脚,左上半身向前左转,左腿的大腿带动小腿,脚尖擦地向后摆动至最大步距,脚法是主力脚脚跟、动力脚脚尖、重心在两脚之间。反复练习。左脚为主力脚,右脚为动力脚时上半身动作相反。反复练习。 第三阶段是动态训练:在上两个阶段练习非常熟练的基础上,进行动态训练,身体向前移动时第二阶段动作不变,只是改变主力脚在左右脚之交替向前移动或后退。第一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基础,第二阶段是第三阶段的基础。只会做第一阶段训练是没用的,会做第二阶段的练习对实际应用也是不大,我们在跳摩登舞时最需要、最实用的是反身动作动态练习的熟练结果。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