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鲁南民间舞蹈二百年


鲁南棒舞流行于枣庄市市市中区永安镇。它有200多年的历史。俗称“打棍子”。它是以舞蹈中使用的道具“棍子”命名的“花棍”是用一米长的竹竿做成的。跳舞时,它会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发出“生锈”的声音。所以又叫“色拉鸡子”。鲁南棒舞被列入枣庄市首批市级名录。

源于乞讨,流传于民间

枣庄市中区文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鲁南棒舞起源于乞讨。嘉庆年间,年迈、快乐、嗓音好的乞丐们在门前唱歌,俗称“唱门”。随着“唱门”形式的不断丰富,“棒舞”应运而生。起初,花棍主要是用来打节奏的,具有“打狗棍”的功能。当乞丐直立歌唱时,他们拍手拍打身体,伴随着歌唱发出有节奏的“沙沙声”。后来,民间艺人把它改编成一种系统的舞蹈,并在庙会上表演。

鲁南夜总会舞蹈有着明确的历史渊源。它的产生和发展,真实地反映了鲁南人民近200年的生活。探索和安排这种舞蹈,对于研究鲁南地区的各种传统民间歌舞,拯救我国的民间艺术,丰富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具有重要意义。

但没有固定的传承制度和传承人,也没有系统、完整的调查整理,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消失,现在对它的研究和整理是为了使这种民间歌舞形式更好地继承和发展。

如今,只有81岁的蒋久军能够在枣庄市石钟区永安镇表演棒舞。

近日,在永安镇见到了蒋久军。他的脸是白色的,留着长胡子,这无法掩饰他的艺术气质。由于今年81岁,蒋久军有些耳背。但当提到花棒舞时,他忍不住走进卧室,拿出包好的花棒介绍给。”这个棒舞很有趣。简单的棍子上没有装饰。它可以配合音乐来演奏节奏,但它非常漂亮,”江说。

据了解,老蒋久君一生都喜欢说、拉、弹、唱。10岁时,他看到村里有个乞丐拿着棍子乞讨食物,就好奇地跟着乞讨。老人蒋久军自学后,和其他伙伴一起跳舞。从此,蒋久君和他的棍棒舞结下了70多年的不解之缘。

解放时期的1949年,村里经常举行文艺活动,蒋久君的棒舞开始使用。在组织工作人员排练长曲棍球的过程中,蒋久君编了十多个舞蹈动作,并配以绣花匾、屏风等乐谱。结果,演出时间延长了20至30分钟。此后,花棒舞在鲁南、苏北等地已名扬一时。随后,蒋久军的花棒舞将在农村上演时有劳模会、军慰会、年终总结会等活动。

1992年,蒋九军改进了花棒。他在花棍上挖了一个长方形的洞,把电池放进洞里,把灯泡放在两头,放上铜钱,然后用不同颜色的纸贴上去。演出中,随着演员们的表演,花枝上闪烁着五彩缤纷的灯光,伴随着唢呐、笙、笛等多种乐器,产生了极好的表演效果。除了花棍的改革创新,老蒋久君在脚步、花棍的敲打和服装的道具上都有突破,使花棍舞真正成为一套完整的民间舞蹈。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