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育作为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增强学生的舞蹈实践能力,使学生从舞蹈美的另一个角度加深对历史、人文、社会和情感的理解,从而达到学生素质的综合培养。这正是一中舞蹈教育的方向。不断发展进步。舞蹈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具体的教学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舞蹈教学在基础基础、舞蹈意识训练、能力提升和戏剧表演等方面逐步规范化、系统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积累和总结,不断探索和研究。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在中学阶段性舞蹈教学中达到新的要求,关键是要把握阶段性的培养目标。把握目标,就是要明确工作重点,把教学要求和培养点分阶段逐步完成,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实现能力与素质的融合发展。
以基本训练内容为基础,巩固学生的基本舞蹈技能,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中的一些人之前接触过一些基本的舞蹈练习,但只是一些初步的东西,对舞蹈学习的要求还远远不够。此外,新生的身体素质和对舞蹈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你想做任何事情,你首先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舞蹈练习也是如此。你必须学习最基本的东西。身体的柔韧性和重心的稳定性是最基本的内容,也是我们学习舞蹈的前提。我们的基本技能是围绕这两个方面来练习的。练习重心的稳定性。重心的稳定性是指关节在身体某一部分的运动作为轴线而不变形。当我们观看舞剧时,演员之所以能做出优美的旋转,是因为演员能够很好地控制重心的稳定和身体的平衡。首先学习舞蹈,练习重心的稳定性,保持身体平衡,使力量均匀分布在支撑点上,减少身体承重部位的压缩和损伤,将训练中的动作张力和疲劳降到最低,从而形成正确的练习方法和规范的舞姿。要达到身体重心的稳定平衡,就必须掌握“向外张开”来获得有利的支撑面积,通过“肌肉”来合理分配力量,通过“协调”来找到运动感觉,这需要通过更多的练习来掌握。特别是在舞蹈学习的初级阶段,练习重心的稳定是我们将来实现完美的舞姿、轻快的跳跃和流畅的旋转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