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届全国民族文艺汇演期间举办的民族舞蹈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更频繁地提到四川省代表团的“阿摩热牛”(彝语,意为“母子”)。专家对此的评价是:将彝族自然舞蹈词汇提升到表达文字的高度。虽然表达母子情深的主题并不新鲜,但导演马琳可以突破传统的写实手法,在表现手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正是这种创新意识在舞剧节目中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
民族舞蹈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然而,创新不仅意味着新主题的表现和新动作的运用,更意味着拓展。同样,民族舞蹈的现代化也不是要抛弃和改造民族性格,而是要加强和发展。一些专家就这些问题发表了意见。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徐二中认为,造成各民族舞蹈艺术发展水平和速度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各民族舞蹈演员控制和创造他们生长的地方。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需要这个群体的不断努力。一方面要提高吸收传统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其他民族舞蹈的借鉴能力。
著名舞蹈家贾作光认为,民族舞蹈艺术要在挖掘、继承、积淀的基础上创新,注重捕捉舞蹈形象,提高生活技巧,用现代理念呵护民族舞蹈。然而,即使在发展的过程中,创新也不应该脱离它的祖先。创新的本质是民俗、民俗、民情、民味、民风、民族语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马胜德提出,民族舞蹈从单纯的展示发展到体现各民族人文关怀和多种风格。不足之处在于表现风格过激,人文关怀不足,主要是导演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他建议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专家普遍认为,当前民族舞蹈创作中存在着如何更深刻地表达各族人民新生活的问题。人们需要既有时代特色又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作品。这就要求创作者深入各民族的生活,深入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从传统中汲取精华。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期舞蹈艺术的发展正走向主体性、诗性、内在精神化、内涵的深刻性和形式的多样化。这就要求舞蹈者在舞蹈创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独创性。同时,要求每个舞团都有不同于其他舞团的艺术风格,每个舞具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