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表现主义者认为“现实”主要存在于主观领域,他们必须寻求新的艺术手段来表达扭曲的心灵:扭曲的线条、夸张的形状、异常的色彩、机械的动作、电报般的雅致的语言,使观者从外部形象打开,进入精神世界,一切事物往往都是通过主人公的眼睛表现出来的,主人公的眼睛可以对事物做出强烈的变形和主观的解读。
表现主义绘画于1905年在“桥社”组织正式宣布,但这场运动并没有立即对戏剧产生影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特别是战后,表现主义成为一种重要的戏剧表现形式。
表现主义戏剧摒弃了传统的规则,打破了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按照人的眼睛进行再现。它不是再现物体本身的物质现实,而是表达物体所激起的情感。表现主义戏剧以断断续续的短小语言表演,反复诉说内心的绝望和痛苦,用夸张的动作朗诵。这种表演方式摒弃了传统的表演观,力求与内心的骚动保持一致。”以抽象固定的姿势有节奏地背诵,以强烈激昂的言语和断断续续的表情紧张、爆发、愤怒地表演,不是要具体化角色,而是要揭示角色的心理状态。”。这是演员道奇在1918年表演表现主义戏剧《哈森克勒弗之子》时的感觉和姿态。这样,让人想起了表现主义先驱、挪威画家芒克的名作《呐喊》画面中央,一个衣衫褴褛的人影发出可怕的哭声,他的手捂住他憔悴的脸,整个身体都变形了。他的感情使他周围的同心辐射波变形了……”在表演中,灯光和布景成为与演员一样的生活戏剧元素。它们被整合成一个整体,共同创造出反映在剧本中的主题。
在这样一部关注现实深层本质的戏剧中,一切与戏剧精神无关的东西都被抛弃了,包括那些反映日常生活表面而不涉及“灵魂”的视觉因素。传统舞台艺术的作用注定要调整到最低限度。从“外在形象是内在真实的表现”这一前提出发,舞台艺术在线条、色彩、形式、形象等方面都变得越来越主观和抽象。就像著名表现主义导演贾什纳的作品一样,它是一种简洁的“浓缩符号”,作为演员表演的“跳板”,或“心灵和观念的载体”。
自然,舞台艺术的任务不再是再现客观世界或戏剧动作的生活场所,而是要从线条和色彩、对象和造型等方面体现剧本所蕴含的精神实质,达到象征性的表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沿着阿皮亚的足迹,首先要重建舞台级的造型,利用台阶和平台形成有节奏的舞台空间,然后放置需要出现的场景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