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育是人类最早的文化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美育,它是对大学生进行的一种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怎样才能培养出更好的大学生?这需要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一。高校舞蹈教学现状
首先,在教学策略方面,一些老师认为教舞蹈是可以的。在教室里,老师总是自己表演。学生只是简单的模仿,学习效果相对较差。其次,在师资力量方面,通过对国内部分高校的调查发现,青年教师占少数,而40岁以上教师所占比例相对较大。可见,教师的年龄结构存在缺陷,不符合当前舞蹈教学的要求。学历方面,本科学历教师占三分之一左右,大专、中专学历教师占一半以上。因此,教师的教育结构不容乐观。低学历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尽快提高教育水平。最后,硬件设施方面,虽然各学校基本上都有舞蹈教室,也能保证舞蹈教学的正常进行,但相当一部分学校舞蹈教学基本维持在低水平水平,服装道具的拥有量相对较小,不能满足当前舞蹈教学和表演的需要。
二。舞蹈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舞蹈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身的存在、生命的活力、自我展示的美、气质的美和魅力、韵律的美和身体的美和快感在身体自身的节奏上,进入身心融合的美妙境界。内外结合,是满足学生情感需求的最佳形式。在学习或欣赏舞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舞蹈形式所蕴含的情感内容。在享受舞蹈乐趣的同时,各种情绪都会流汗、舒畅,并逐渐发展出积极乐观的思想和情绪。舞蹈教育还可以增加学生的社会融入和参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双人舞和集体舞中,男女都乐于跳舞。通过视觉、触觉和动作,他们感受到一种异性的情感交流。这样既能产生异性的生理愉悦,又能融入以艺术美为基础的美的节奏中。因此,舞蹈会产生一种和谐的情感美。双方都能享受到一种和谐美好的快乐,增进友谊和相互了解,增强自尊和自律,认识自我潜力,增强自信。
三。高校舞蹈教学的发展策略
1。准备适当的教材
大学生一般18-20岁,骨骼发育基本成型。在训练过程中,每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掌握舞蹈风格、舞蹈的动态美、动作的协调性等方面,以及对舞蹈内涵、精神和审美心理的体验。因此,高校舞蹈教材的编写应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善于发现和利用大学生学习舞蹈的文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学习意识等优势,注意力容易集中,理解能力强,记忆力强等优点。因此,在编写高校舞蹈教材时要注意这一点,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进行科学的教学。
2。加强课堂舞蹈欣赏
高校舞蹈课应适当增加一些舞蹈欣赏,让学生欣赏大量的舞蹈艺术作品,在学生欣赏和教师讲解的前提下,对舞蹈艺术进行分析和探讨。把舞蹈作品放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中去欣赏,结合舞蹈的起源和文化,让他们从“具体”的舞蹈作品中把握舞蹈的“形象”和“核心”。通过对中外舞蹈作品的欣赏和讲解,使学生在舞蹈的动作和情感上有一种“内在的模仿”,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尝试由情感驱动的舞蹈所带来的身心愉悦,让学生体验舞蹈艺术特有的表现方式,以及舞蹈真实、坦诚、自发的情感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使学生产生共鸣和心灵震动。当学生学会如何对作品进行审美判断时,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并感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使舞蹈的审美价值得以实现。
3。丰富教学方法
现代化正在社会的各个层面渗透和推进,包括舞蹈教学。在新形势下,舞蹈教学改革应转变观念,突出学生主体性。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运用现代科学效益观和价值创造原则。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录像设备,使学生能够在国内外欣赏优秀作品,灵活地运用于学习中。另外,在过去的舞蹈实践课上,因为看不到自己的动作和表情,所以对自己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评价。学生的表现只能通过老师的评语才能知道。如果将摄像设备引入课堂,将方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和不足,及时改进,提高自学能力,使视听一体化,不仅加快掌握舞蹈动作的进度,而且缩短教学时间,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