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陇菲
作者:陇菲 来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立象以尽意。
——《周易·系辞》 隐之则为道
布之则为文。
——《新语·慎微》
一
《周易·系辞》有言:“圣人立象以尽意。”王弼《周易略例》也说:“夫象者,出意也。”“尽意莫如象”。
《周易·系辞》明言:“象也者像也。”“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对此,《韩非子·解老篇》有明确的解说:“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今‘道’虽不可得闻见,圣人执其功以处见其形,故曰‘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在中国古代哲人看来,只有立象,才能“处见其形”,才能极尽体道、御器之意。
韩非在这里,一开始就以“人希见生象也”的比喻,说明了道理之“不可得闻见”的性质。接下来,又以“得死象之骨”的比喻,把呈献于众人眼前的万事万物的“骨架”,定义为道理之“形”的显象。换言之,象之所以是其象,有其为象之形而上之道;象之所以是其活象,有其为象之形而下之器。但是,无论其道、其器,都有象之所以是其象、象之所以是其活象的“形”为其“法式”。韩非所谓“死象之骨”,正是介于形而上之道、形而下之器界面中的为象之“形”。
而其所谓“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正是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生”;正是《周易·系辞》“生生之谓易”之“生”。一言以蔽之,即宇宙之流行,天下之至动,万物之行事,大道之理制。
“案其图以想其生也”,乃是中国古代哲人于天下万事万物之中,见其之“赜”的功夫。其所谓“赜”者,正是幽深难见的道理。
中国古代哲学所谓的“道理”之“道”,从“首”,从“走”。所谓“道理”,乃是中国古代哲人对天下万事万物动态、功能之本质抽象的结晶;所谓“道理”,乃是中国古代哲人对天下万事万物行运、过程机制之深刻体悟的表征。
正因为,“天下之赜”,是动态、功能、行运、过程性质的道理;所以,在中国古代哲人看来,所谓“立象”,“案其图”不过是手段,“想其生”才是目的;“处见其形”(即“度见其形”)不过是手段,“执其功”才是目的。
中国人所谓“尽意”之“象”,乃是圣人所见之“天下之赜”的明示。而所谓“天下之赜”,乃是中国古代哲学所特别关注的大道之机制性质的道理。
因此,中国古代哲学所谓“立象尽意”之“意”,并非对事物外在形具的反映,而是对所谓道理以及道理之法式的内心体悟。所谓道理,并不以某种特定的“事物”(特指“某事之物”,强调其“具形”)或“物事”(特指“某物之事”强调其“过程”)为其研究对象,而是针对世间所有的事物或物事之本,并试图了解其发展变化之中某种抽象层面之共通的行运机制。
这与西方古代科学试图把握决定各种事物属性(及其偶性,Contin-ge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