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天的锣鼓敲起来,欢快的秧歌扭起来,酣畅的秦腔吼起来,十里花灯亮起来,春天的皋兰到处洋溢着欢乐的喜庆;社火汇演、乡村春晚,健身热舞、灯谜书画……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城乡群众尽享着落实中央六中全会精神、实施“一村一品”文化精品工程带来的实惠,彰显着“文化皋兰”建设的新魅力。
业余剧团撑起半边天
“走,看戏去!”这句欢快的话语,常常挂在皋兰老百姓的嘴边。正是有了“一村一品”文化精品工程送文化下乡的行动,让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与平日里很少能够看到现场戏曲文化表演的农民朋友们,每天像过节一样开心。今年春节期间,喜庆的氛围笼罩着皋兰县水阜乡水阜村山庄,村里的业余剧团即兴在村民文化广场演出,当台上那高亢的秦腔唱响时,台下上千名慕名而来的戏迷热情高涨。尤其让人感叹的是,人群中竟有人居然能认出刘锡花等前不久在甘肃电视台“大戏台”参加擂台争霸赛的选手名字。剧团团长刘永乐告诉记者,正是自个自幼爱好秦腔,所以今天村里才拥有了一支长年下乡演出的“秦剧团”。屋外乍暖还寒,台下激情涌动。这份激情,在水阜秦腔业余剧团被誉为“常青树”的郭永秀演唱的《花亭相会》中,再次得以升华。台下老年戏迷们都是在眼含热泪和唏嘘感叹中看完的,有些则和着那耳熟能详的音调,忘情地和着台上演员的一招一式。
乡村里有了一支属于自己的业余剧团队伍,丰富的文化生活、文明的生活观念也开始留在了农家院落、田间地头,而常年不间断地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给群众展现的是一个接一个精彩纷呈的活动,传递的是快乐,感受的是幸福。
金凤凰艺术团、夕阳红艺术团……农民文化协会组织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广场文化周、乡村春晚、农家健身舞……健康时尚的活动在乡村遍地开花,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全面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活力。截至目前,全县共成立秦腔、书画、鼓子等专业协会22个;象棋、篮球、乒乓球等专业协会15个;秧歌、健身舞等专业协会24个;业余艺术团等综合性协会13个。“一村一品”文化精品工程实施以来,全县各行政村(社区)每年仅在节假日、农闲时节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多达300余场次,业余剧团撑起了半边天。
村民热衷广场舞
农历大年初二,正当大家忙着过年,享受欢乐时刻,皋兰县石洞镇文山村的村民却赶着去跳舞,他们也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城里流行的广场舞,这两年在我们新农村也流行得很。”杨萍芳出门时说。
“春日风吹暖洋洋,花儿开得遍地红。”过了一会儿,音乐渐起,零零散散的人群迅速排成了整齐的方队,跳起舞来。“这是《鼓声迎来万年红》。”杨萍芳一下就报出了歌曲的名字。她也迅速站到队里跳起来,一会是十字步,一会是十六步,一板一眼,有模有样。“我们都是自发来的,也说不上谁是第一个开始跳的,反正现在是规模越来越大,跳的人越来越多。”一位村民高兴地说。
可不是,方阵里既有头发花白的老太太,也有二十来岁的大姑娘,一个个眉眼里都透着满足和笑意。喜气洋洋的锣鼓点子,一声声敲打着清冷的空气,浓浓的年味儿就这样扑面而来。要说广场里跳得好的,还得要数四社的王翠花。王翠花今年46岁,也是买影碟自学成才的。在人群中,就数王翠花的动作最好看。“我不行,我就是图个能锻炼身体。”王翠花听到人家夸她跳得好,赶忙连连摇头,“以前身体不好,腿有病才跳的,现在你看身体都跳好了。”过了一会儿,当音乐变成劲爆舞曲时,王翠花迅速地变换脚步,自信地蹦起了迪。“我喜欢蹦迪,老公爱唱歌,平常没事的时候,我们俩就去村里的一家KTV玩儿。”王翠花手往前一指,“喏,就在前面一拐弯的地方。”
杨萍芳和王翠花都在文山村的第六砖厂打工。“平常上班忙,每天都是晚饭后才能来。今儿是请假来的,我们的广场舞要参加文山村社火队去县里表演,今天得排练。”她俩早上请了假来跳舞。她俩这么一说,我才注意到,不远处的太平鼓队、舞狮队和腰鼓队都在加紧排练着。文山村的社火,那在皋兰县是有名的。文山村的年,也是这一带最热闹的。
小小村里也能办“春晚”
春节前的一天,雪后的皋兰县石洞镇庄子坪村银装素裹,寒气逼人,但县城文化馆五楼演播大厅里却围满了人——庄子坪村农民艺术团春节文艺汇演在这里热闹上演。
“一道道的山来哟,一道道水……”文艺表演在一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大合唱中拉开了序幕。
大合唱共有44人参加,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30岁。合唱队列中,68岁的杨增东唱得格外认真。他是庄子坪村农民艺术团团长,也是此次春节文艺表演的主要组织者。
“进入腊月就没有消停过,一直在忙文艺表演的事。”杨增东告诉记者,庄子坪农民艺术团成立于2011年,60多名成员全部是本村村民,这是他们第一次在春节期间演出。
相声、快板、舞蹈……一个个村民们自编自演的节目,引来乡亲们一阵阵的欢笑与掌声。
“以前过年不是这样,进了腊月就杀猪宰羊、蒸馍馍,一切为了吃,感觉只要吃好就过好了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要追求精神生活,要玩好,要快乐过年。”杨增东说,明年,庄子坪的春节文艺表演要搞得更加隆重。
“我们今年的春节文艺表演,不仅让村民感受到了过年的快乐,也净化了村子里的风气,大家都忙着排练节目,赌博、酗酒等不良现象都不见了。”庄子坪村支部书记杨言俊这样说。
庄子坪村春节文艺表演,是皋兰县“一村一品”文化精品工程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一个缩影。
投入拉动了品牌建设
皋兰是一个财政穷县,经费短缺一直是影响文化发展的瓶颈。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用文化育民乐民,构建和谐皋兰,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文化皋兰的工作目标,制定实施“一村一品”文化工程,全县各行政村结合各自实际发展一种特色文化。从2009年起,县政府在财力十分吃紧的情况下,将“一村一品”文化精品工程创建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即每年为71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配套文化活动展演经费5000元,直接用于支持基层开展文化活动。30多万元虽然不是大数目,但为了落实好县上“有组织、有队伍、有阵地、有活动、有特色、有经费”的工作要求,各村、各乡镇千方百计争项目、拉赞助,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农民自办”的经费筹措长效机制。据统计,全县先后共筹集投入各种文化项目资金和活动经费3000多万元,在全县各乡镇建成了综合文化站、各行政村和社区建成了文化室、建成41个农村文化广场、74个农家书屋,全面实施完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及农民健身工程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切实保障了群众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
文艺净化了社会风尚
“一村一品”工程进一步弘扬和挖掘了丰厚的地方特色文化。涌现出了水阜鼓子村、铧尖太平鼓村、西岔书画村、彬草象棋村等特色文化示范村。每年春节,县上都要精心组织开展以“一村一品”为主题文化精品展演系列活动,集中展示皋兰深厚的特色文化和历史文化魅力。新时期的皋兰农民在特色文化展演中找到了自信,自发地组队参加省内外的文化表演。水阜村鼓子协会自编自演的曲目,荣获全省首届农民文艺调演中三等奖,石洞镇的秦腔自乐班荣获全市文艺调演中三等奖,黑石太平鼓队荣获首届国际非遗节太阳神鸟金奖……从乡村走出去的农民,大胆展示自我,一个接一个的炫目走上了艺术殿堂,在文化交流中,用文化元素扩大了皋兰对外开放和影响力。兰州太平鼓和兰州鼓子国家非遗文化、什川梨园旅游文化等特色文化,都成为皋兰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片”。
“现在我们农民生活条件好了,要追求精神生活,要玩好,要快乐过日子。“一村一品”工程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新生活的快乐,也净化了村子里的风气,大家都忙着排练节目,赌博、酗酒等不良现象都不见了。”西岔村金凤凰艺术团的颜大东这样说。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