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秦腔称为“甘凉之雄”,就已道明秦腔与甘肃的渊源关系.然而长期以来,人们谈及秦腔形成之发端时,往往只言陕西,不提甘肃,这从历史的角度或学术角度讲,都是不正常的。尤其是清末陕西易俗社对秦腔进行改良后,秦腔改用陕西方言演唱,全国能听到秦腔的声音几乎都是陕西一家之言。
秦腔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按《辞海》的说法,“明中叶以前,由陕西、甘肃的民歌发展而成。”根据《陇上优伶志》的记载,清代甘肃三元官等秦腔艺人频繁在川陕地区唱戏,影响着当地的戏曲。事实上陕西有艺人唱戏的记载也是清朝中晚期,而在明代万历年间,甘肃就有刘天虞从事西秦戏演出的记载。那么,为什么迄今人们依然认为秦腔源于陕西呢?原因正在于人们诠释秦腔文化内涵时,淡忘了甘肃西秦腔化育陕西秦声的那段历史,甚至还生发出诸多混淆和学术偏执。因为,对于琴腔──秦腔、西秦腔──秦声、陇西梆子腔──陕西梆子腔等一大堆发音相近、形貌似同且又同属秦声范围的繁杂称谓,莫要说外地之人难解难辩,即便当地人听来也颇为闹神,由此导致清人的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