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前不久,户县渭丰镇真南村村民把自编自演的秦腔《逛世园》献给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引起很大反响。这群来自农村的秦腔迷,对古老的秦腔有着质朴的情感和执著,他们不依赖权威,尽可能以真实生活为依托,创造出一些喜闻乐见的剧目,丰富着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但让他们备感焦虑的是,缺少专业指导和经济支撑,加之年轻观众的缺失,仅靠村民个体的自觉和热情很难成就小村庄的秦腔梦想。
今年9月,西安市户县渭丰镇真南村秦声民乐社的秦腔剧《逛世园》在西安世园会演出。这台村民自编自演的秦腔剧登上了世界级的舞台,让热爱秦腔的真南村村民振奋不已,也让搞创作的村支书雒养民对秦腔的发展创新有了更多的想法。
村民原创秦腔剧大获好评

“夏朝设为扈氏国,秦代改鄠汉设县。十二皇家上林苑,周秦汉唐设丰京……”记者来到真南村时,在村委会前的广场上,村里的秦声民乐社正准备开唱,周围围着一群看戏的村民。弹扬琴的雒俊郁,看到其他几位村民的三弦、板胡、二胡、梆子也都准备好了,抬头看见自己老婆,说一句:“你来唱,准备…走。”只听乐曲声响,熟悉的秦腔就在村落响起。

“现在表演的就是《情缘》,雒俊郁不但创作,他也负责弹扬琴。这是真南村为了玉树地震受灾人民写的曲子。我们想表达陕西爱好秦腔的人对玉树灾区人民的关怀。”真南村村支书雒养民说。这并不是真南村秦声民乐社唯一的创作,9月份,由雒养民创作,村民参与的秦腔剧《逛世园》在世园会登台演出,获得好评。提到创作初衷,他说:“我创作的《逛世园》,一开始是想着用我自己喜爱的秦腔来宣传世园,我们把秦腔这个地方剧种借着世园会的契机介绍给全世界各地的人,不是更好?”

“当时写《逛世园》,我想着自己先写,最后看能不能找专家给我们再看看,结果最后我自己就写成了。我爱秦腔,能写本子那是因为毕竟有自乐班的底子。创作时首先是选题材,我能写出唱词,但在上下句押韵上不是很精通,我就会找懂的人商量。”雒养民说。

村里像他这样喜欢秦腔的农民很多,不过能创作的不多。据村民介绍,真南村1953年就有了自乐班,2007年改名为真南村秦声民乐社。

创作热情高涨内容多是身边事

广场上这么多来看戏的村民,不禁让村主任李孟海感慨:“现在不像过去在生产队大家种庄稼还能经常见面,平时南边跟北边的人都见不上,但通过听戏等文化活动就能聚在一起,闲传拉近感情,邻里之间都很和睦,村民素质一天天提高,这是我们现在最感到高兴的。”村支书雒养民接着村主任的话补充道:“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我们得知这个消息后太高兴了,对未来更好的开展村民文化活动充满了信心。”

说到村民素质提高了,大家都有同感,有人还提起了村里的新鲜事儿。“社会上评选孝子都是评儿子女儿孝敬父母公婆,我们村现在对孙子、孙媳孝敬老人的也提出表扬呢。”听到这茬儿,雒养民笑着说:“国家要迈入老龄化社会了,过去是说儿女尽孝。但现在村里家中是三代人的非常普遍,我们想要提倡孙子、孙媳孝敬爷爷奶奶。除了评奖,我们还准备排一出戏,在村子里进行宣传。”

虽然雒养民有这个想法,但他和村上其他的文艺骨干也考虑到了,年轻人里看戏的还是不多,而且很多都外出打工了。再者,写出来后就是在村里演,没有更好的展示平台。这个问题,雒养民和李孟海也商量过一些对策。雒养民是这样看的:“我们看秦腔节目,一有小孩子唱秦腔大家就说秦腔发展后继有人,但我觉得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看戏的后继无人。赵本山的二人转,他是以小品带动二人转,小品幽默年轻人好接受。我就觉得秦腔也应该这样。现在村里一说演歌舞,来的年轻人就多了,可是一演戏,还是老人多。我们想试着以小品的形式带动秦腔发展,《逛世园》算是一个小尝试了。”

除了改变形式,雒养民还有一个想法,他想成立一个打击乐团,以此来吸引年轻人对秦腔、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我们家这两天盖房,挖出来一些瓶瓶罐罐,罐子周身还有十二生肖像。”村民赵甲宽说,稀松平常的口气让记者很惊讶。另一边,村民雒孝武搭话了:“我们真南村可是新石器时代的居住遗址。曾经出土过石器、骨器、陶片等。而且,瓦片上有穿绳子的洞,还有的像是我敲的梆子,就像现代的打击乐器。过去的人都不懂,让孩子拿去玩儿了,有些上交文物保护单位了。但现在想来当时敲的时候好像是按音乐排序的,声音很好听。”

随着村民的指引,记者在村委会对面看到刻有“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字样的石碑。村民们因为村子是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缘由,对村里的文化活动开始了追根溯源。“我想着是否能组建一支打击乐队,以真南村的历史背景为主题,以出土文物的模型为道具,重现新石器时代文化活动的模式,再跟秦腔融合起来,吸引年轻人。”雒养民的想法原来源自于村里的历史背景。

听到村支书提创新想法,村民们讨论越来越激烈,越说越激动。作为村上的文艺骨干之一的雒孝武接着说:“我们一直在思索文化创新之路,打击乐队这个事儿就是想利用我们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历史背景,在村民文化活动上有所创新。但我们只是有想法,自身搞创作有困难,特别需要有关专家给予帮助。”村民们听到雒孝武的话,也都你一言我一语,特别急切的希望乐团的事情能成型。

渴望专业指导创新剧目
吸引更多年轻人

无论是雒养民的《逛世园》,还是雒俊郁的《情缘》都没有得到专家的指导,成立打击乐团和秦腔进行融合,更是只有想法却无从下手。目前的创作上,雒俊郁的感觉是:“押韵方面肯定专业的人士比我们懂的多,人家指导出来的东西肯定比咱更好。”

“现在我感觉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是受经济、地域条件等多重因素制约,我们农民的活动范围有限,而且也缺乏各类文化人才,我感觉这是制约农村文化发展的主要矛盾。”真南村民乐社二胡演奏冯伟说,“西安天天有秦腔,西安的票友有免费票听戏,但我们农村人去哪儿领票呢?我们很希望去戏曲研究院听戏,听听我们跟人家的差距是什么?我们在村子里毕竟视野还是小,还是想上专家的课,提高我们的创作能力。听听专家对秦腔改革的看法,我们也希望专家能够下乡来帮助我们创作出好的剧本,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在县城当领导的冯伟,热爱秦腔并关心着村里的文化建设,他的发言,引起了村民的一致赞同。

雒养民补充说:“我们想创新,觉得秦腔要顺着时代的发展步伐进行改革,不能总是像过去唱《三娘教子》《三滴血》等那一套形式唱唱就完了。但现在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就是冯伟提到的创作团队的问题;二是群众的参与和资金问题。"

村民排戏不计报酬

渴盼资金只为演得更好

创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李孟海觉着可以先让村民们都参与进来。他说:“一个人表演没人参与就很难形成影响,戏唱完了大家都各回各家了,那样效果也不好。比如耍社火,全村的人都参与进去了。小孩子做社火、有人化妆、有人跑腿等等,这样全村人的热情都调动起来了。”

唱《情缘》的时候,雒养民给记者指着一位听戏的老汉说:“这是我们村第一批的自乐班成员,当时成立的时候有20来个人,你看听说今天有戏,老汉自己就拿个凳子来听了,还是很爱秦腔。”介绍完老汉,雒养民又给记者介绍雒天生,让他给大家表演小号。“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小号吹出的曲调让人不禁想跟着唱出词,旁边的大妈高兴地跟记者说:“他的小号吹得可好了,在我们这儿很有名。”可长相英俊的雒天生听了后却不好意思地笑了。雒天生吹号的时候,雒孝武还专门走到记者旁边,叮咛记者用录音笔给雒天生录音。“希望有更多像雒天生这样的年轻人能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特长。”李孟海说。

群众参与进来的时间和资金也是现实问题,爱唱戏的王淑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跟城里人不一样,人家城里人有工作有工资,我们这些人在这儿唱戏没报酬,一来唱戏就耽搁了干活挣钱。这些我们不计较,但是每次外出演出一个人就要花过百十块钱,光到镇上化妆就要花35块钱,况且我们现在连一部好音响都没有。”

雒养民听到这儿说道:“国家现在很支持农村文化建设,《情缘》当时也是参加县上一个大赛准备的。但是,为了宣扬村里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我们有排戏的想法但却没有更大的展示平台,资金也成问题。村民来排一上午戏,毕竟要耽误一上午的事儿。”李孟海这时乐呵呵地说:“是这个理,不过,村民的热情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很多人也是不计报酬坚持到现在。”说完,大伙儿都开心地笑了。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