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笔歌当代——王红武小楷书法长卷《秦腔》创作访谈
冬去春来,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五年已经过去了,望着那一摞摞的书法册页,书法家王红武不禁长出一口气:这浩大的工程终于完成了。一个名誉三秦的书法家,缘何能潜下心来用五年的时间来创作当代作家的经典文学作品?近日,本报采访了著名书法家王红武先生。
记者:您为何会想起用书法创作当代作家的文学作品?
王红武:我自幼酷爱文学和书法,也养成了一种习惯,总是喜欢将唐诗宋词、文学名著等抄录下来,以加深对文学经典的学习和理解;同时,我将临习的历代名家法帖融入个人的笔意,在抄录的过程中进行融会贯通。如此,已有三十余年,也小有获益。我曾小楷手抄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论语》、《周易》、《道德经》、《孙子兵法》、《古文观止》等多部经典。
2008年夏天,一种创作的冲动萦绕在我的脑海,抄录了多年古典文学,何不试着写写当代文学呢。“与时俱进,笔歌当代”,于是我便萌发了要手书一部代表陕西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为自己学书生涯中树立一个标志性里程碑。贾平凹先生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长篇小说《秦腔》正是我决心要写的首选之作。
记者:文学创作是非常孤寂、艰苦的,您创作小楷长卷《秦腔》有没有同样的感觉?
王红武:创作的过程是极其清苦和寂寞的,我常常以唐僧取经的故事勉励自己,也常和朋友嬉说自己是在给自己挖坑,坑挖好了再一锨一锨的填满。
创作小楷长卷《秦腔》的目标确定后,我便购来笔墨纸砚,方便面、茶叶和纸烟,把自己关在那间七八平方的斗室里,每晚七八点开始书写,直至天明,饿了泡方便面充饥,困了喝浓茶、抽烟解乏。夏天,屋里闷热,汗流浃背,身上只穿一条短裤,打一盆清水擦擦身上的汗水;冬天烤着电暖气,打一盆热水泡泡脚御寒。春来秋往,日复一日,每日都按自己定的计划书写两千至三千字,终于在去年冬天完工了。许多朋友说我傻,干苦行僧的活,我全然不顾,只是写我的。桌上那本创作初期买来的新华字典因查繁体字已经翻得破烂不堪了。指头上也磨出了厚厚的茧子,整天腰酸背痛、头昏脑胀,到医院一查,医生诊断是颈椎病、腰椎病和饮食不规律造成的胃病。但值得欣慰的是,我通过这次创作深刻了解了《秦腔》的思想精髓,学习了大量的古文字知识和写法,考验了自己的毅力和耐力,少了一些浮躁,也为日后的书法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五年艰辛创作,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王红武:五年的艰辛创作,感触良多。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创作得到了各界名家的支持和勉励。如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著名书法家吴三大、曹伯庸、赵熊、魏良等先生,革命前辈、毛泽东主席的秘书高智老先生,他们都热情支持并题字鼓励。
著名书法家、原中国书协副主席刘艺先生闻知此事后专门题写“秦韵书声”四字,从北京寄来;著名文艺评论家肖云儒老师看后,欣然为长卷做了一幅长达五米的“跋”,鼓励我一定要坚持完成,并称赞“此举是传统书法与当代文学结合的探路之作”;贾平凹老师看后大为赞赏,题下“王红武手书《秦腔》”的书名。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