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苏州,涌来了一群秦人,高吼起了秦腔《西京故事》,这种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新鲜与碰撞,都直观地影响与改变着秦腔在人们心中的感觉。昨晚,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上演,将在当地由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的“秦文化周”推向高潮,而在过去三年中,秦腔也因《西京故事》的300多场演出被更多人重新认识和接受。
交流:年轻人因《西京故事》而关注秦腔
过去三年来,《西京故事》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交流、输出与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它已经成为了陕西对外推广秦文化的一个新的名片和符号。许多外地人因为《西京故事》对秦腔产生了兴趣,更多年轻人因为《西京故事》开始关注秦腔,而秦腔本身也在通过《西京故事》思考与改变。
昨晚,当《西京故事》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上演时,1200人的场地一票难求,加场120个凳子后,仍然不能满足看戏的要求,十几位上海粉丝专程感到苏州观看。而这并非孤例,4月18日至25日,作为《西京故事》第三次参加“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一站,走进徐州的四所高校演出时,戏中所传达的“这一股气力从来都没塌过腔”的奋斗精神,也感染了观看的大学生们。
从2011年3月8日与本报联合举办首演仪式开始,《西京故事》转眼已经走过3年。3年来,这部戏几乎横扫国内所有的相关奖项。因为主演《西京故事》而拿下了白玉兰奖与自己的第二次梅花奖的李东桥说:“文化需要一个载体,秦腔通过这部戏,让全国对陕西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改变:反对“吼戏”的白燕升成为秦腔粉丝
说到《西京故事》在秦腔上的意义,李东桥认为是将秦腔传统戏的唱念做打合情合理地运用到了现代戏中。李东桥说他第一次去广州中山大学演出时,心也是提在嗓子眼的,“秦腔对他们非常陌生,能不能被认可啊?”在得到学生们的欢迎后,他相信,这部戏能够被全国观众所接受了,“振兴秦腔喊了这么久,这才是手段,好的题材和作品才能将秦文化传出去”。
就连行内人也因此改变了对秦腔的观感,著名主持人白燕升对李东桥说:“《西京故事》太棒了!我原先最反对‘吼戏’,但看了你的戏,感觉你吼得太带劲了!我还专门对几位戏曲界前辈说,您一定要看《西京故事》,一定要向地方戏学习—他们真正是在演人物!”
在上海白玉兰奖的颁奖仪式上,难掩激动的白燕升说:“作为一个职业戏曲主持人,我看了太多太多的戏,不大轻易动情了。可是我看这个戏的过程当中,我真的一个劲地流泪,我发现不光是我流泪,很多人都在哭,真的非常非常感动人!有机会的话我真的希望在座的观众包括电视机前的您,看一看这部舞台剧。我一直觉得,舞台剧的魅力真的要比你看电视剧看电影带给人的感受,更加直接,更加强烈,你能够感受到台上台下演员和观众的互动关系,更能产生共鸣。”接着,他加重了语气,叮嘱大家:“一定要记住李东桥,记住他的《西京故事》!”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