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任重而道远——写在王宏义首演《卖画劈门》之后

任重而道远——写在王宏义首演《卖画劈门》之后

做为戏迷,看戏应该是件高兴的事情,然而我却害怕进剧场看戏,原因有三:第一,戏演的凌乱无章,穿戴无章,表演无章;第二,胡乱改变,良莠不分,衡量无度;第三,永远的老三出,千篇一律,乏善可陈。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原因是因为秦腔的传承没做好,许多戏没有继承下来,更可怕的是丢掉了最基础的练功的法门和最基本的表演路数。拿这出《卖画劈门》来讲,这是一出老生的启蒙戏,老生入门必学的剧目之一。老生的身架,包括各种步法、身段、髯口的技法,常用的老生上下场的程式,手法、眼神的运用等等,在这出戏里都用到了,所以说它是打基础的戏,是老生的必修课。另外一个问题,会演和演好又是两个层面的事情,会演是你要知道这个戏的套路,将要表达的情绪,更重要的是你的基本功的运用,是掌握技法运用的阶段,在戏校里学这出戏,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老生的表演技法,为以后的表演打下基础,是为了练“身上”,一个演员,只有“身上”有了,路子才会正,才会有艺术上的发展空间,“身上”没有,一切就没法说下去了。演好是对“身上”的升华,为“身上”注入生命力,让它变活,变得生动,这跟一个人的阅历、天赋、悟性、后天的努力有很大的关系,往往最基础、最简单的事情是最难做好的,就因为太简单而被人忽视掉了。戏曲的表演,对演员的要求是苛刻的,成才非常艰难,尤其在戏曲边缘化的今天,出现一个好演员,更是可望而不可求了。王宏义的成才,毋庸讳言,走了很多弯路,但最终殊途同归,尽管迟了点,但保留了希望,这就是为什么“捧”王宏义的原因。

为什么说迟了点?因为过了不惑之年才学了《卖画劈门》,这本身就已经迟了。最近学京赛如火如荼,有个13岁的学生叫刘孟千一,演了两出戏的片段,一出《借东风》,一出《苏武牧羊》,表现出来的天赋和老到,令人瞠目结舌。尤其是《苏武牧羊》“望乡台”这段唱,不是在一板一眼的学唱了,甚至到了唱情的层面了,照这样的态势发展,再过30年,他将会达到怎样的境界!我这么说,是想说明一个现象:我们的秦腔跟京剧相比,已经远远输在了起跑线上。如果王宏义30年前就已经学了《卖画劈门》,那么这时候的他,不再是会演了,而是要演好了!因为我们的传承没做好,让许多本来有天赋的演员走了很多弯路,虚耗青春,误入歧途,导致艺术认知鱼龙混杂,演员无可是从,路子越走越窄,越来越看不到希望,这何尝不是秦腔的悲哀!

王宏义是谦虚的演员,演完一出戏总要求给他提出意见,帮助他提高,他也乐意与外行交流看法。有些演员瞧不起外行,认为外行都是“羊毛”,一窍不通。但说句抬杠的话,内行要想提高,你还真离不开这些“羊毛”。外行不懂表演,但很多都有一定的鉴赏力,有些话往往一语中的,能切中要害,这种鉴赏力内行不一定具备。当然外行中不乏不懂装懂的真“羊毛”,这也要求演员要有一定的艺术素养,能够分辨真伪善恶,不能人云亦云,毫无主见。王宏义这出《卖画劈门》,说句心里话,是我看他新排剧目首演中效果最好的一次,最大的特点还是规矩,我觉得只要规矩了就有希望演好戏。演出结束后见到他的时候,见到我们的第一句话就是让我们说说不足,从内心讲,我觉得应该多给他鼓励,但最终没能忍住,我们在场的每个人都提了一些不足,有些意见很还尖锐,真是“爱之深,责之切”了。

《卖画劈门》沉寂了近30年,这次复排问世,实属不易。尽管在表演的层次和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有很多不足,相信随着演出场次的增加和对戏的熟练程度的把握上的不断磨合,这出戏最终会成为王宏义的另一出代表剧目。传承与提高,对于王宏义来说,任重道远,以后的路还很长……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