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戏曲与历史:

艺术创作最根本的原则是以其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虽然它对社会生活运用艺术的规律进行了艺术的加工,但社会的真谛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而且比之真实生活让人看得更加清楚了。戏曲作为一种艺术门类,也是以反映生活为己任的。由于戏曲的特殊性,使其对于历史情有独钟,一部戏曲史即是一部中国历史。纵观戏曲剧目,从远古的大禹治水,到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各个朝代、各个历史时期的生活都有所反映。戏谚说“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三国戏”,即是针对此而言的。戏曲观众即是在欣赏戏曲剧目时完成对历史与现实的观照的。有一幅戏曲楹联说“载治乱,知兴衰,千秋业若亲目;寓褒贬,别善恶,万古纲长全在兹。”此言不虚。

戏曲与教育:

教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其普及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广大群众大都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但他们在一条接受历史与社会知识的捷径,那就是看戏。所以有人以“观戏如读书”来高度评价戏曲的这一教育功能。如果广大群众在没有接受过正统教育的情况下,仍然知道有多少朝代,有哪些皇帝,有多少忠臣良将,多少奸党佞臣,懂得一些国法,识得一些伦理道德,那均为戏曲之功。陈独秀曾这样评价过戏曲:“戏园者,实普天下人之大学堂也;优伶者,实普天下人之大教师也。”戏曲的教育功能尤胜于其它艺术,一是因为其演出普及,受众面广,二是因为戏曲演出犹如现身说法,活灵活现,其感人至深且快捷。所以也才有了“说不如讲,讲不如演”的说法。戏曲的教育功能是寓于娱乐功能与审美功能之中的,即所谓“寓教于乐”。




戏曲教育的形式
梨园:

唐玄宗时宫廷内训练俗乐乐工的机构,隶属于教坊。梨园在唐都长安光化门外的禁苑中,唐玄宗曾选优秀乐工在此亲自教习,称“皇帝梨园弟子”。梨园的职能是训练器乐演奏人员,当时优秀乐工多出身梨园。梨园乐工多来自民间,经选拔进入宫廷,在相互学习中使其技艺得以精进,从而推动了唐代歌乐的发展。后世将戏曲界习称“梨园行”或“梨园界”,戏曲演员习称“梨园子弟”。


家班:

即家庭戏班。民间戏曲教育的一了种形式。由私家蓄养童伶,延师教习,专为私人家中演戏之用。家班多为昆曲班,是明清时昆曲演出的主要形式。家班产生于明嘉靖、万历年间,繁荣于天启、崇祯年间。入清以后,家班依然盛行,清乾隆中叶后,地方戏兴起,昆曲家班渐衰。家班有三类:家庭女乐,即由女伶组成的家班;家班优僮,即由女伶组成的家班;家班梨园,即由职业伶人组成的家班。


科班:

中国戏曲培养后继人才的一种主要教育形式。全国各剧种都曾有科班存在。科班产生于明末叶,以安徽石牌调科班为著名。兴起于清乾隆年间,盛行于清末民初到三十年代,许多有名科班均产生于此时,如京剧的喜(富连成)、梆子的三乐社、川剧的三庆会、越剧的四季春等。此后一直延续到20世纪40年代末。科班专门培养童年演员,而且是大批量生产戏曲人才的群体教育中心,对戏曲艺术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作用。许多优秀的戏曲演员,大都出身于科班。科班的教学方式、方法对后世的戏曲艺术教育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中国戏曲学院:

戏曲专业学校。1951年在四维剧校的基础上建立,称中国实验戏曲学校,王瑶卿任校长。1955年定名中国戏曲学校,晏甬任校长,萧长华、史若虚、刘仲秋任副校长。1978年,学校升级为学院,称“中国戏曲学院”。下设六个教学系,成为中国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