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齐鲁古典戏曲概说(之四)——明代齐鲁戏曲作家作品

作者:张英基
摘要:

明、清是中国戏曲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传奇在明清戏曲艺术中占据主要地位。明清传奇继承了杂剧、南戏的艺术成就,并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例如将剧情发展的段落分为“出”,每本传奇一般在二十出以上,六十出以下;剧本大多分上下两本(卷),且每出戏结尾处都有下场诗。此外,脚色也由杂剧四色、南戏的七色,增为十色;曲牌也有所丰富。明清杂剧成就大大逊色于明清传奇。

关键词:明代 齐鲁戏曲 传奇 杂剧

明清两代是中国戏曲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传奇在明清戏曲艺术中居于主要地位。明清传奇继承了南戏的艺术形式,并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例如将剧情发展的段落分为“出”,每本传奇一般在二十出以上,六十出以下;剧本大多分上下两本(卷),且每出戏结尾处都有下场诗。此外,脚色也由南戏的七色,增为十色;曲牌也有所丰富。明、清杂剧成就大大逊色于明清传奇,但在戏曲形式上,较之元代杂剧有比较大的变化,如折数不限,曲调不限,主唱不限等。因此明杂剧又称南杂剧,与北杂剧(元杂剧)相区别。但明杂剧在内容上很少有元杂剧那种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到了清末,清杂剧已成为余响尾声了。

明代山东的戏曲作家十二人,擅于演唱的十人。其中知名的有:章丘的李开先、袁崇冕、高应玘、张国筹、弭少庵、袁声,等;济南的谷继宗、王舜耕(即王田)、刘天民,等;临朐的冯惟敏;滨州的刘效祖;商河的张自慎,等等。

这个时期山东的戏曲作家,多半集中于经济繁荣,交通便利,商业发达的章丘、济南、泰安一带。以李开先为代表人物。

当时章丘的戏曲创作繁荣与演出之盛,明人张岱的《陶庵梦忆》中有记载:李开先编成剧本后,先由家童排演,号称“歌擅新声四十人”,“年几七十歌犹壮,曲有三千调转高”。他们除在本地演出,有时还到外地去演唱,被那些来山东旅游的外地游客赞誉为:“只闻歌之者多,而章丘尤甚。”另外据载,当时山东泰安,每天演戏者约百余处。可见明代齐鲁戏曲发展之盛。

李开先(1502—1568),字伯华,号中麓子、中麓山人,别署中麓放客,世称中麓先生,山东章丘人。明代戏曲作家。嘉靖八年(1592)进士,授职户部主事,官至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因上疏弹劾阁臣夏言而获咎罢官,居家近三十年,以抑郁终老。他家蓄声伎,以征歌度曲自娱,自比马东篱、张小山。他极爱藏书,手订元人戏曲数百卷,收藏之多,有“词山曲海”之称。他平生著有金院本剧作集《一笑散》,包括《打哑禅》、《园林午梦》、《搅道场》、《乔坐轿》、《昏厮谜》、《三枝花大闹土地堂》等六个院本,惜今尚存前二种。另外还著有杂剧《皮匠参禅》等。他的传奇有《宝剑记》、《断发记》、《登坛记》等,前两种今尚存。李开先还著有戏曲论《词谑》一卷,其中保存了一些明代戏曲史的宝贵资料。

《打哑禅》为李氏金院本《一笑散》集之第一种。明清以来,诸家戏曲书目,不见著录。《明代杂剧全目》始载。共一折,仅有曲五则,其余均为手势对曰。写汴梁相国寺长老真如,见众生贪嗔妒嫉,决心用祖师流传的佛法,救度众生。他将一个哑禅写在招贴上,让人们对答,谁答对了可得十两叶子黄金。屠户贾不仁,想去碰碰运气,与长老对打哑禅,长老伸出一个手指、三个手指……,屠户伸出了两个、五个……;长老意谓“一佛出世”对“二菩萨涅槃”;“法僧三宝”对“达摩流传五祖”等,而屠户想的是“一头猪”对“二百钱”;“三头猪”对“五百钱”之类,竟然全蒙对了,得金而去。剧中写了如此种种荒唐事,作者极为感慨地说:“世事颠倒每如此,眼前琐碎不堪观。”

《园林午梦》金院本,共一折。作者借一位老渔翁读了崔莺莺、李亚仙二传,觉得二人行事相近,难分贵贱。他在园林中午睡,梦中崔莺莺与李亚仙相会,二人各自夸耀自己的才能,甚至争辩斗起嘴来。互相指责对方的缺点,终于打了起来。渔翁醒来,一切皆空。最后归结为:“黄粱欠炊犹未熟,社鼓一声惊觉来。万事到头俱是梦,浮名何用老吟怀。”剧本结构比较简单,一折四曲,可作为明代院本的资料。李开先的弟子崔元吉跋曰:“夫无梦为至人,无欲为上人。以其静定绝虑,豁达大观,一切宝贵利达,言语文章,皆归于空。世人浅识妄念,挟私而争尔我者,如梦中有争,觉则一空而已。”所言极是。

传奇《断发记》全称《裴淑英断发记》亦作《宝剑断发记》。写隋末书生李德武,因罪被流放到岭南,其妻裴淑英坚决不肯再嫁,以剑断发明志、绝食以示决心,最后李德武终于立功受赏,夫妻团圆。此剧在明代,常演不衰,诸如《武德离婚》、《割耳全节》、《拒父问答》、《淑英胃雪逃回》之类的剧目。该剧有日本·神田喜一郎藏明万历丙戌十四年(1586)春月“世德堂刊本”。

《宝剑记》是明代传奇中出现较早,影响较大的一部代表作品,全剧五十二出。写的是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它虽取材于《水浒传》,但有所不同。在《水浒传》中,因高俅之子见林妻貌美,图谋霸占,设计陷害,步步威逼,林冲被迫无奈,手刃仇人,投奔梁山。而《宝剑记》中,作者有意作了改动,写林冲不满奸佞专权,两次奏本弹劾高俅等权奸,这才触怒了童贯、高俅一伙,于是便设下宝剑计陷害林冲,从而突出了忠与奸的斗争。这在当时严嵩专权的嘉靖朝,无疑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战斗性。然而,作品结尾又以梁山义军接受朝廷招安为结局,在林冲身上渲染了浓厚的忠君色彩,这无疑是一缺憾。

《宝剑记》中的人物性格鲜明,文辞朴实无华,语言典丽而不雕琢。其中第三十七出《夜奔》写得最为成功。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细致地刻划了林冲“专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的矛盾心理,以及功名未就,壮志难酬的英雄襟怀。这一出戏至今在戏曲舞台上演出,为广大观众所喜爱。
据清·王士祯《池北偶谈·谈艺四》载,明代章丘、商河的戏曲作家还有:
“袁崇冕,字西野,进士弼之子。兄公冕,弟轩冕,皆用科第起家,崇冕独以布衣终。工金、元词曲,所著《春游》、《秋怀》诸曲,足参康、王之座。与李中麓唱酬,王渼陂曰:‘雅俗相间,沨沨有馀音。’杨方城曰:‘神圣工巧,元人之俦。’中麓曰:‘金石之音,元黄之色。’其为名流击赏如此。尝有客以《黄莺学画眉词》谒李太常,坐客皆言佳,西野后至,太常曰:‘翁素负知音,试择佳句几何,予已有定评。’西野目毕,应声曰:‘止起五字是词家语,馀无足取。’太常展手示之,云止‘未老已投闲’一句。客皆大笑叹服。”

“同时有高应玘者,中麓弟子,亦工词曲,以贡仕为元城丞,见知王元美、魏懋权。所著有《醉乡》、《归田》诸稿,其《北门锁钥》杂剧,论者以为词人之雄。”

“又有张国筹者,以贡仕为行唐知县,善金、元词曲,所著有《脱颖》、《茅庐》、《章台柳》、《韦苏州》、《申包胥》等剧,在袁西野、李中麓伯仲间。皆章丘人,与太常同时。”

“又有张自慎者,字敬叔,商河人,游中麓之门,著金、元乐府三十馀种。太原万伯修曰:‘北曲一派,海内索解人不得,眼中独见张就山耳。’就山,自慎别号也。”

冯惟敏(1511—1580),字汝行,号海浮山人,临朐(今山东临朐县)冶源村人,明代戏曲作家。嘉靖十六年(1537)乡试中举,历官涞水知县、润州教授、保定通判。隆庆五年(1571)辞官归里,退居故乡海浮山下。工诗文曲,“善度近体乐府,盛传于东郡”(《列朝诗集小传》)著有杂剧《不伏老》、《僧尼共犯》二种。其散曲、诗文也颇有名。有散曲集《海浮山堂词稿》四卷,收小令532首,套数49套。其中《三界一览》、《财神诉冤》两套散套,讽刺贪官酷吏,颇为辛辣。他还写了一些反映民生疾苦的曲子。其作品气势壮阔,语言通俗,被后人誉为“曲中的辛弃疾”。另外还有诗文集《冯海浮集》、《石门集》等传世。

杂剧《不伏老》,全名《梁状元一世不伏老》,亦作《玉殿传胪记》、《梁状元不伏老玉殿传胪记》。全剧五折,其本事见陈正敏《遯斋闲览》(洪迈《容斋四笔》卷十四引),而多有虚构。写宋时东平人梁灏,字太素,幼习诗书,少年中举,后入京会试屡试不第,不觉双鬓皤然,却志向不移。直到八十二岁,一举夺魁。皇帝亲御正殿,传胪唱名。《锦字笺》载:“灏谢表有云:‘皓首穷经,少伏生之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之二年’。”《遯斋闲览》载:“灏登第诗:‘天福三年来应试,雍熙二载始成名。饶他白发巾中满,且喜青云足下生。’”此剧排场极为精巧。梁灏屡试不第,而壮志长存,气概不灭。全剧将悲剧式的感伤场景与喜剧式的谐趣场面互为调节,悲喜相剂,抑郁不平与慷慨激昂之气浑然一体。总揽全局,从各个角度、场面,写出主人公不畏艰难挫折,不服输,不伏老的坚毅品格,给人以精神激励。

明代这一题材的传奇作品还有《青袍记》、《题塔记》、《折桂记》等,但以《不伏老》最为著名。曲论家祁彪佳评曰:“偶阅俗演梁太素曲,神为之昏。得此剧,大为击节。近有《题塔记》,能畅写其坎坷之状,而曲之精工,远不及此。(《远山堂剧品》)”

杂剧《僧尼共犯》,共四折,写龙兴寺僧人明净与碧云庵尼姑惠朗私约幽会,被人发现抓去见官。明净佯称进城归来,恐怕犯夜,因此寻到亲戚尼姑惠朗处投宿。二人隔墙打坐,并不曾有苟且之事。知州吴守常与小吏们收了钱财,打了几棍,顺水推舟把他俩放了,让其还俗成亲。于是他们欢天喜地,跳出了佛门寂寥之地,脱却禅衣,蓄了发,成了一对“拆不散,舍不得,打不开,断不离”的恩爱夫妻。剧本末尾,作者希望普天下的僧尼都能跳出空门,“成双作对”地过上正常的夫妻生活。作品实属轻松喜剧,关目亦不复杂,但插科打诨,令人捧腹。剧作嘲笑了宗教清规戒律,揭示了宗教违反人性的实质,从而反映了以“情”反“理”,追求思想解放、个性自由的民主要求。

剧中女主角惠朗没有曲词,作者以富于动作性的描写,勾画出一个勇敢追求爱情自由幸福的女尼形象。剧中语言诙谐幽默,生动多趣,全剧洋溢着喜剧情调和气氛。王季烈评曰:“北曲颇当行,科诨至堪捧腹,用俚语处,俗不伤雅,足与徐文长之《歌代啸》抗衡齐驱”(《孤本元明杂剧提要》)。明·王世贞评曰:“此调近时冯通判惟敏,独为杰出。其板眼、务头、撺抢、紧缓,无不曲尽,而才气亦足发之。止用本色太多,北音太繁”(《艺苑卮言》)。

明代齐鲁戏曲还有许多知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诸如善唱者有兖州的徐锁、王明,等;擅长弦索而不以唱著名的有曹州的安廷振,曹县的伍风喈,等;长于歌而劣于弹的有临清的崔默泉,济宁的周隆,谷亭的王真等。济南的胡春、张庆,等,弹唱俱佳,深受当时人们的欢迎喜爱。

参阅书目:

《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周贻白,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山东史志资料》1982年第一期;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1-10)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
《曲论初探》赵景深,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古典名剧鉴赏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古本戏曲剧目提要》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2004.7.27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