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清代戏曲的进一步繁荣,使文人的剧本创作经久不衰,尽管清代中期以后随着昆曲的衰落和地方戏的兴起,文人创作已经大多不能搬上舞台,但仍然产生了许多案头作品。清代传奇的数量目前还没有可靠的统计数字,清代杂剧据傅惜华《清代杂剧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统计,约有1300种,作者数量达497人。清人剧作的传本据《中国丛书综录》统计,计有传奇229种,杂剧186种。当然漏计的还有不少。

清初戏曲创作的特点是由明清易祚带来的普遍哀感悲凉情绪,这不仅体现在那些由明入清的遗老们的剧作中,也体现在清代出生的那一代剧作家的作品里。由明入清的剧作家里有一个创作团体的成就耀人眼目,那就是被人称为苏州派作家的一群。他们一般都是下层文人,其传奇作品社会内容丰富,生活气息浓厚,适合演出,数量也很多。

苏州派代表人物为李玉,作传奇34种,其中“一、人、永、占”(《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四种为人称道,《清忠谱》、《千忠戮》则反映了重大政治事件,尤其后者还集中体现了李玉对于国破厦顷的悲剧性体验,一时脍炙人口,有“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之誉(“收拾起”为《千忠戮》里曲词,“不提防”为洪昇《长生殿》里曲词,两曲都充满兴亡之悲,曾在里巷中广为传唱)。李玉熟于戏场搬演,因而他的作品很多都长期活在舞台上,例如《风云会》、《麒麟阁》、《洛阳桥》等都是。

苏州派作家突出的还有:朱佐朝,作传奇30余种,代表作有《渔家乐》,寄恨于太子亡国流亡的情节,在民间广为传诵,又有《元宵闹》、《九莲灯》等;朱〓,作传奇19种,以《十五贯》为著名;叶稚斐,作传奇8种,以《琥珀匙》为好,《逊国误》则哀责建文误国;等等。

另有一些变节仕清的剧作家写出更深沉的忏悔作品,如吴伟业的《秣陵春》传奇、《通天台》杂剧,丁耀亢的《赤松游》传奇等。尤侗的传奇《钧天乐》、杂剧《读离骚》、《黑白卫》等则主要体现为抨击清廷科举制度的激愤。但是有一个特殊的剧作家李渔却超然于他们之外。

李渔(1611~1680?年)字笠鸿,号笠翁,金华兰溪人。作有传奇10种,合刊为《笠翁十种曲》,影响很大。李渔为人境界尖新狭小,一生营营于口腹之扰、蝇头微利,所以虽然也经历了江山易主的巨变,却几乎没有引起感情起伏,只顾自地游走于权门过自己打抽风式的生活。由于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力,又有自己的家班实践,李渔得以写出戏曲论著《闲情偶记·词曲部演习部》,这奠定了他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大师的地位。他的作品体现了他的心境,都是些心平气和叙说才子佳人艳遇的故事,出出关目生动,结构新颖,便于演出,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在舞台上长期流传,但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

还有一些作家的作品在地方戏舞台上长期传演,例如徐石麒的《胭脂虎》,陈二白的《双冠诰》,朱云从的《二龙山》、《龙灯赚》,严铸的《蝴碟梦》,盛际时的《胭脂雪》,李调元的《春秋配》等。其中尤以《双冠诰·教子》一出的影响广远。戏写小妾碧莲(王春娥)为“亡”夫守节,代抚二娘之子成人,后儿子与丈夫一起衣锦荣归,她得到双份冠诰的褒奖。这是一个着力宣扬封建教化的戏。

清代前期的传奇创作出现了“南洪北孔”的双峰对峙,这是清代戏曲创作的骄傲,是使它能够追踪明代的基石,而二者的作品都满寓兴亡,渗透了浓郁的悲剧情感。

洪昇(1645~1704年)字昉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人。作有传奇8种、杂剧4种,代表作为《长生殿》,又有《西川图》等。洪昇早得文名,然而长久在引以为耻的干谒奔波生活中消磨了自己的志气信念,接连的家庭灾祸更加重了他的哀思,沉重的人生失意情绪移情于传奇创作,就产生了《长生殿》。洪昇虽然写过不少的剧作,但《长生殿》却久久不能定稿,中间曾经“三易其稿”,也可以看出洪昇对它看重的程度。《长生殿》本是一个创作的熟题,和前代作品都不一样的是,洪昇注目的重点在于人物失去了以往幸福之后那种刻骨铭心的沉痛和绵绵无尽的幽思,他在剧中把唐明皇这种心境剔抉得淋漓尽至。或许是剧中的幻灭感引起清廷的忌讳,《长生殿》的演出带来了包括洪昇在内的50多人被革职、除籍之祸,所谓“可怜一出《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孔尚任(1648~1718年)字季重,号东塘,山东曲阜人。作有《小忽雷》、《桃花扇》传奇。孔尚任为孔子后裔,青年时期饱读经书,曾为康熙讲经,获得擢升,后在扬州一带督促河工时饱览南朝旧迹,广交前明遗老,郁积了感情和素材,然后花1O年之功写出堪称南明遗史的巨作《桃花扇》。《桃花扇》把明清易代时期广阔的历史背景和重大的历史事件收拢在生旦登场的科范里,通过侯方域、李香君两人的个体悲欢离合过程从容写出,从而使剧作既体现为具体的人物情感纠纷和命运悲剧,又获得广阔的历史覆盖面和内容含量。《桃花扇》在以传奇手法写作历史剧方面获得了巨大成功,因而它一产生立即引起人们的争相传抄,一时洛阳纸贵,孔尚任由此而获得天下盛誉。但是,其结果却是使他被罢官放归。

《长生殿》和《桃花扇》与过去许多作品产生的情形不一样,它们都经过了作者长期的创作和反复修改过程,包含和蕴积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阅世感触,因而都达到了意蕴幽深的境界。

《长生殿》和《桃花扇》都引起了文字祸,这种事实给后来的戏曲创作产生极其不利的反面影响,于是,歌功颂德一时成了许多剧本创作的基本旋律。一些有志之士也想利用戏曲创作来补天,例如杨潮观(有《吟风阁杂剧》32种)热衷于劝惩教化,蒋士铨(有《藏园九种曲》)致力于宣扬忠义,但都已经是力微声细无可奈何了。其它还有诸多创作,如张坚《玉燕堂四种曲》、唐英《古柏堂传奇》13种、夏纶《惺斋五种》、桂馥《后四声猿》、沈起凤《沈氏四种》以及再往后的舒位、黄燮清、杨恩寿等人的作品等等。它们大多是案头之作,不过其中唐英的剧作很多改编自梆子腔的流行剧目,以后这些剧目在梆子舞台上继续长期流传。

乾隆以后宫廷戏曲出现的一个新气象是词臣编写的大部连台本戏的出现,诸如《劝善金科》(目连故事)、《升平宝筏》(西游故事)、《鼎峙春秋》(三国故事)、《忠义璇图》(水浒故事)、《昭代箫韶》(杨家将故事)、《封神天榜》等,把有关的历史演义和民间传说搜集拢来,形成结构齐全、卷帙浩繁的整本大戏,这是对于旧文化的一大功劳,尽管编撰时加入了不少的道德说教和封建理念,但它们为京剧剧目增添了广泛的来源。

其中《劝善金科》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目连戏的演出更多是在南方民间,而那里的演出有着自己的传统,更多地是继承了明代高腔的路子,宫廷里的目连戏则在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之后,再也没有演出过整本戏了。《升平宝筏》则有着较多的创造。限于舞台表现神鬼飞腾变化的困难,此前的西游戏并不是很多,整本戏一直延续了元末杨景贤《西游记》杂剧的路子,情节线索比较单调,而西游记故事在明代吴承恩小说成书后已经演变得极其丰富生动了。宫廷词臣们更多地是以小说进行改编和填词,演出场面也是宫廷艺人们磨出来的,充分利用了清宫特有的三层大戏台的机械设备,极大地丰富了舞台表演,后世京剧里成熟的西游戏表演有着他们的劳动。

写三国、水浒和杨家将故事的《鼎峙春秋》、《忠义璇图》、《昭代箫韶》,由于前面可继承的剧目众多,创造性的成就不像西游戏那么大,但它们把过去并不连贯的剧目统统纳入连台本戏,删削芜蔓,疏通气脉,这方面的功劳也是不小的,致使其舞台演出都汇聚成为浩翰的内容,尤其是三国戏完整地展现了三国时期的全部征战过程,其中具有不少精品段子,由是我们才可以看到诸多完整的故事和场面。

清代也有一批无名氏的传奇作品,在地方戏舞台上的影响很大,不能不在这里提一笔,尽管它们的艺术成就不见得很高。主要有:《天缘记》(《摇钱树》)、《珍珠塔》、《铁弓缘》,其它还有《琼林宴》、《白罗衫》、《玉蜻蜓》、《梅玉配》、《通天犀》、《倒铜旗》等。这些剧目,或者由于伦理场面感人,或者由于情节关目生动,或者由于舞台场面热闹,都得到了民间观众的青睐。另外,杨恩寿的《鸳鸯带》也很流行。

清代戏剧文学里最值得介绍的一部戏是《白蛇传》,它的来源为宋代杭州的民间故事,本事见于宋元话本《西湖三塔记》,写人与蛇仙之间的爱情,当时还只是一篇妖气很重的志怪小说。明末冯梦龙编纂的《警世通言》里收录的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已经朝向世俗人生的方向有了很大的发展,白蛇从精怪变成了极富人情味的美丽女子,这为清代地方戏中缠绵动情的人神爱情奠定了基础。明人陈六龙根据这个故事写有一部《雷峰塔》传奇,可惜已经逸失了。清代雍正、乾隆年间黄图珌写了一部同名传奇,影响很大,又有陈嘉言父女、方成培先后为之润色,随即风行,各个地方戏里一时争演,《白蛇传》于是成为清代最为普及、家喻户晓的剧目。

...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