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杂剧剧目,今有南宋入元人周密所写记叙临安繁华的笔记《武林旧事》卷十“官本杂剧段数”条所收目,一共收录280种,如《眼药酸》、《柳毅大圣乐》、《裴航相遇乐》、《相如文君》等。既然称为“官本”,应该是在南宋宫廷里演出的剧目,并不包括民间剧目。而且即使是宫廷演出剧目,收录得也不全,例如同书卷一记载的宋理宗朝宫廷上演的四个剧目《君圣臣贤〓》、《三京下书》、《杨饭》、《四偌少年游》和卷八记载的宋度宗朝宫廷上演的两个剧目《尧舜禹汤》、《年年好》里,只有《三京下书》一目收入这个目录。可见“官本杂剧段数”里收入的剧目应该都是保留剧目。宋杂剧的作者通常都是艺人,许多剧目都是临场发挥编出来的,文人很少参与,因此剧作者的姓名也很少能留下来。今天知道曾经编写杂剧剧本的只有两个人,即宋真宗赵恒和北宋教坊大使孟角球(见《宋会要辑稿·乐五·教坊乐》、南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宋代教坊大使多由杂剧艺人充任,他们能编写杂剧剧本是十分自然的事,比较特殊的是皇帝也参与杂剧剧本的写作。
金代杂剧继承宋代而来,但没有留下剧目记载,只在元代院本剧目里有着大量保留。元代院本是对金杂剧的直接继承,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五“院本名目”条收录院本题目共713种(例如《广寒宫》),其中有很多都应该是金代杂剧的遗留。
宋元戏文的总数,根据今天知道名字的剧目统计,大约有200余种左右。今天见到存本的一共有17种,其中《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遭盆吊没兴小孙屠》三种见于明初《永乐大典》,保留了元本样式,《蔡伯喈琵琶记》有出自元本的抄本(清·陆贻典抄本),《白兔记》有1967年上海嘉定县出土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刊本,也接近元本面貌,其它如《赵氏孤儿报冤记》、《杨德贤妇杀狗劝夫》、《秦太师东窗事犯》、《吕蒙正风雪破窑记》、《王瑞兰闺怨拜月亭》、《王十朋荆钗记》、《苏秦衣锦还乡》、《王孝子寻母》、《苏武牧羊记》、《教子寻亲》、《王月英月下留鞋记》、《冯京三元记》等,都只有明代刊本(或改本),已经失去元代面貌。这些剧本大多长期在舞台上流传。
宋代戏文剧本知道名字的有《赵贞女蔡二郎》、《王魁》、《王焕》、《乐昌分镜》、《张协状元》五种,其中知道作者姓名的有《王焕》和《张协状元》两剧。前者为太学生黄可道作,于度宗咸淳四、五年间(1268、1269年)盛演于杭州,事见元·刘一清《钱塘遗事》。《张协状元》是今存最早的戏文剧本,作者为东瓯(温州)九山书会的双才人,大概是南宋时期温州书会里的一个下层文人。全剧描写士人负心故事,十分生动感人,可以视为宋代戏文精神的代表,但其情节线索设置很不近情理,张协中状元不肯娶宰相女,将其气死,但也不认前来寻找的发妻贫女,上任路过贫女家乡时又把贫女砍一剑。后贫女被宰相收为义女,张协则重新被宰相招为女婿,夫妻相会。这种生硬调和矛盾的做法显示出早期戏文还不擅长结构剧情的痕迹。
元代戏文重要的有“荆、刘、拜、杀”和《琵琶记》。“荆、刘、拜、杀”指《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这四部戏文产生之后,成为民间广为流行、并在后世长期盛演不衰的著名剧目。《荆钗记》为吴门学究敬先书会才人柯丹邱作,写王十朋中举不负钱玉莲事,二人终至团圆,题材虽然不出宋代戏文的习惯科套,处理却相反,关目设置也曲折多波。《白兔记》著者不详,元太原人刘唐卿(刘为皮货所提举,曾作有杂剧两种)曾为之做过加工,写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妻子李三娘受尽人间折磨终于出头的故事,题材出自金代《刘知远诸宫调》。由于剧的内容与普通百姓的生活相接近,因而《白兔记》成为最受民间欢迎的剧目,在后世长期盛演不衰,为村妇山民所熟悉。《拜月亭》为吴门医隐某氏字君美作,据关汉卿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改编,写蒙古侵金时蒋世隆、王瑞兰颠沛流离的生活和爱情遭遇。《杀狗记》为淳安人许〓字仲由作,可能依据萧德祥杂剧《王翛然断杀狗劝夫》改编,写市民孙容之妻设杀狗计劝说丈夫珍惜兄弟之情断绝匪人之交的故事。这四部戏文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人世生活的艰辛,曲曲如绘地描述了人间的种种悲欢离合,其中的平民视角和人物命运的真实性是其打动众多观众、引起广泛共鸣的基础。
元代戏文的集大成之作则是高明的《琵琶记》。高明字则诚(一字东嘉),生卒年不详,浙江瑞安人,元至正进士。元末避居鄞县的栎社镇,明洪武中不就征辟,卒于海宁。《琵琶记》的题材取自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但改变了原作痛责蔡伯喈的立场,按照生活逻辑真实地构设了人物的生存环境及其变化,并在这种典型的氛围里细致入微地刻画蔡伯喈的内心矛盾和痛苦,这就使戏文因为符合世俗情理而具备了极大的可信度,它之所以感人至深、成为后世最为流行的剧目,原因就在这里。当然高明在戏剧结构方面也颇具匠心,例如他最为成功的笔法是把蔡伯喈招赘牛府的荣华富贵和赵五娘食糠奉亲的饥寒贫病穿插写来,在舞台场景中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度,既引起观者强烈的感情投入,也有效地调剂了冷热场子,带来剧作完美的演出效果。高明写作《琵琶记》的宗旨“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奠定了明清传奇“载道”的基因,而他对于戏文声韵格律和规则方面更为整敕的运用则成为后世传奇的法本,《琵琶记》由此而得到“词曲之祖”的声誉。
宋元戏文中有一些剧目,由于具有强大的舞台生命力,历经明、清数百年的时间淘洗而盛演不衰,成为长期的保留剧目,并在民间的流传中逐渐发生演变。其中著名的如:写秋胡结亲三日即别,二十年后归来,于桑园见妻不识,上前调戏的《秋胡戏妻》(元·石君宝有《秋胡戏妻》杂剧,清代各路梆子和京剧里都有《桑园会》剧目);写朱买臣微时贫困,妻不耐而别去,后买臣骤贵,妻来相见不认的《朱买臣休妻记》(元人庚天锡有同内容剧目,明无名氏有《烂柯山》、《渔樵记》传奇,清代各路梆子和京剧里都有《马前泼水》一目);表现三国故事的《貂婵女》(元无名氏有《连环计》杂剧,明·王济有《连环记》传奇,清代梆子剧目里有《吕布戏貂婵》、京剧里有《凤仪亭》);写梁祝爱情故事的《祝英台》(元人白朴有同内容剧目,明人朱少斋有《英台记》、朱春霖有《牡丹记》、无名氏有《访友记》、《同窗记》,清代各地声腔剧种里多有《楼台会》、《梁山伯与祝英台》、《双蝴蝶》);写东晋恶人周处改恶从善为民除害的《周处风云记》(元·庚天锡有《周处斩蛟》杂剧,明人黄伯羽有《蛟虎记》、无名氏有《双瑞记》,清代有京剧《除三害》);表现包公机智断案的《包待制判断盆儿鬼》(元无名氏有《盆儿鬼》杂剧,明无名氏有《断乌盆》传奇,清代有京剧《乌盆计》);表现人世虚妄主题的《吕洞宾黄粱梦》(元人马致远有同内容杂剧,清代秦腔有《黄粱梦》剧目);写沉香劈山救母神话故事的《刘锡沉香太子》(元人张时起有《沉香太子劈华山》、李好古有《巨灵神劈华岳》杂剧,明人王子涛有《华山缘》传奇,清代梆子戏有《劈山救母》、皮黄戏有《宝莲灯》)等等。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