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宋代又是一个戏曲题材集中的时期。由于其时中国的小说和戏曲正好都获得成熟并得到极大的发展,当时发生的诸多历史事件就格外地受到了青睐,被大量和详尽地采入戏曲的题材。宋代戏曲的内容分布出现了几个著名的高峰,首先是五代、宋的征战故事,接着是杨家将故事,然后是一批与包公有关的故事,随之有水浒故事,最后是岳飞故事,下面分别叙述。

朝代更迭时期的群雄蜂起、互相征伐内容历来是戏曲喜欢表现的题材,五代、宋的征战过程也没有被放过。宋太祖赵匡胤及其身旁的名将功臣郑恩、赵普等成为人们注目的对象。元人罗贯中《龙虎风云会》杂剧和明代小说《北宋志传》、《飞龙全传》、《残唐五代史演义》成为后来地方戏取材的源泉。流行戏出有《千里送京娘》、《打瓜园》、《三打陶三春》、《风云会》、《高平关》、《陈桥兵变》、《斩黄袍》、《铜锤换带》、《下河东》、《飞虎山》、《龙虎斗》等,长期活跃在民间舞台上。

北宋前期的心腹之患是雄居北疆的辽国,由于辽国的强硬进犯,宋真宗曾被迫于澶渊与之签订屈辱的“澶渊之盟”,因而抗辽将士的英雄业迹成为人们歌颂的主题,而焦点集中在杨家将身上。杨家将故事由于小说《杨家将演义》的广为普及和流传,深入民心,戏曲早就取作题材,清代以后由于清宫大戏《昭代箫韶》和连台本戏《铁旗镇》、《雁门关》等的影响,更是形成庞大的阵容。其内容以杨家三代人北上防边抗辽为主线,穿插奸臣潘洪、王钦若对杨家陷害的针线,唱出一曲忠勇保国的赞歌。按照杨家三代先后为国献身的事迹,戏出又可大致分成三段。

首段以杨继业为主人公,从写杨继业成亲的《佘塘关》开始,中间有《金沙滩》、《七郎八虎闯幽州》、《五郎出家》等,一直到杨继业殉难的《李陵碑》告一段落,最后还有将奸臣潘洪正法的《拿潘洪》、《阴审》作结。

第二段以六郎杨延昭为主人公,从杨延昭出镇边庭开始,流行戏出有《天波楼》、《三岔口》、《寇准背靴》、《青龙棍》、《杨排风》、《九龙峪》、《挡马》、《孟良盗骨》、《牧虎关》等,内容围绕抗敌和遭谗展开。中间穿插《四郎探母》、《三关排宴》故事,表现降辽为驸马的杨四郎身处矛盾之中的困难情景,十分感人,是最为盛演的戏出。

第三段以穆桂英为主人公,展现了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恢宏气度,是杨家将故事里最吸引人的一部分,在民间广为传诵。从《穆柯寨》穆桂英与杨宗保结亲开始,中间有《辕门斩子》、《大破天门阵》、《破洪州》、《穆桂英挂帅》等戏出,把穆桂英的丰功伟绩渲染得淋漓尽致,最后则以佘太君百岁挂帅的《杨门女将》作为杨家将全部故事的结束。

接于杨家将故事之后有《珍珠烈火旗》和《延安关》,表现宋代名将狄青的事迹。然后是一批与包公有关的戏,渲染包公的神奇明查和铁面无私,其中有以包公为主人公的,如《黑驴告状》、《乌盆记》、《铡包勉》、《赤桑镇》;也有最后包公出场来了结故事的,如写陈士美负心的《秦香莲》、《铡美案》,如出于小说《三侠五义》的《五鼠闹东京》、《三矮奇闻》、《五花洞》、《拿花蝴蝶》,如出于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的《断后》、《打龙袍》,如写天仙张四姐的《摇钱树》等等。

北宋后期一个流行的题材是水浒故事戏,由于小说《水浒传》的普及,以及清宫大戏《忠义璇图》的影响,水浒戏也形成大型的连台本戏,拥有众多民众爱好的剧目,水浒英雄们的姓名、绰号及其事迹也为人们所熟知。常演剧目有《翠屏山》、《花田错》、《祝家庄》、《时迁盗甲》、《大名府》、《贪欢报》、《李逵大闹忠义堂》、《神州擂》、《青峰岭》、《庆顶珠》、《艳阳楼》等。另外又有同期《白绫记》、《双沙河》、《洛阳桥》等单出戏。

金人入侵汴京,占去半壁河山,造成北宋沦亡,于是南宋初期抗金名将岳飞的业绩成为另外一个集中的戏曲主题,其内容大多依据小说《说岳全传》,著名的如《岳母刺字》、《牛头山》、《岳家庄》、《金蝉子》、《镇潭州》、《九龙山》、《八大锤》等。又有散戏《赵家楼》。
元代有一个淫秽戏出《闺房乐》。元末征战戏有《武当山》、《取金陵》、《战太平》、《挡亮》等,表现明太祖朱元璋的武功,多出自小说《大明英烈传》。

明代以后,主要是两类戏占了主导地位。一类是一些民间传说故事戏,内容一般不涉及当政,而津津乐道于对鸿福艳遇、奇闻逸事的传播。例如《胭脂褶》、《遇龙封官》、《永乐观灯》、《游龙戏凤》、《三进士》、《金鸡岭》等。其中也有一些表现了较为复杂的社会内容,如《双冠诰》、《金玉奴》、《玉堂春》、《春秋配》、《梅玉配》,这些戏的传播都很广泛,许多达到了家喻户晓。另有一个喜剧《辛安驿》,因为在舞台上展现了女强盗的形象,受到人们的注目和喜爱。

另一类戏是反映明代激烈的党争和宫闱倾轧,表现忠奸斗争的,内容比较严肃,例如《忠孝全》、《法门寺》(《拾玉镯》)、《四进士》、《一捧雪》、《打严嵩》、《蝴蝶杯》、《南天门》、《五人义》等都受到民间的传诵。其中表现明穆宗驾崩后,忠臣杨波、徐延昭为保社稷与李妃之父李良斗争的戏最为普及,其剧目如《大保国》、《叹皇陵》、《二进宫》,再加上一个《御林郡》,在各个地方戏里传演不衰。《珍珠塔》、《铁弓缘》也是受到各地广泛欢迎的戏出。

清代戏剧一个突出的特征是侠义打斗戏的陡增。当时社会上侠义小说充斥,以及戏曲舞台上时兴武戏、功夫戏的时代背景,是这类戏目大量涌出的主要原因。仅从连台本戏《三侠剑》、《施公案》、《佟家坞》、《施公新传》、《儿女英雄传》、《明清八侠》、《雍正剑侠传》这一系列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到当时的风气所在。最为流行的戏目是和侠客黄天霸有关的内容。黄天霸原为绿林豪杰,武艺高强,后被江都知县施仕伦擒获不杀,感其恩德,成为施之爪牙,助施平灭诸多豪强草莽。主要戏出有《莲花湖》、《英雄会》、《九龙杯》、《拿九花娘》、《溪皇庄》、《四霸天》、《恶虎村》、《霸王庄》、《义旗令》、《拿罗四虎》、《殷家堡》、《盗印》、《北极观》、《八蜡庙》、《连环套》等。

清代地方戏剧目里有一个极其盛行的戏目:《天河配》(或《牛郎织女》、《七月七》、《雀桥会》等),在各个剧种舞台上都见到它的踪影,但它的形成却不像一般戏出那样,经过文人剧本的写定,再逐渐传演。《天河配》自来未经文人措手,它的本事虽出自史籍,但历代文献对之都语焉不详。如最早的《诗经·小雅·大东》虽提到织女星的纺绩:“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却没有说它与牵牛星(牛郎)的关系。《古诗十九首》里发展了这个神话故事,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牛郎织女的爱情关系已经十分明确。《昭明文选·洛神赋》注引曹植《九咏注》说:“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可见在汉末时候牛郎织女爱情故事已经定型。但以后却没见到其它叙事文学体裁对之进行进一步的渲染和发挥,在几乎可以说是无所不包的宋元戏文、元明杂剧和明清传奇里都未涉及,民间说唱文学里也找不到它的踪影。在这种背景下,它突然在清代的地方戏舞台上盛行开来,不能说不是一个奇异现象。《天河配》里体现的那种对于人世爱情残缺事实的痛苦精神体验,大概是它能够感染人心的重要因素吧!

综上所述,清代地方戏的内容含量已经达到对中国历史和传说几乎无所不包的地步,形成了古代文化里一个特殊而又奇妙的部类,为后人积聚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但是,尽管清代地方戏剧目数量如此巨大,今天却极难见到当时刊刻的剧本,这是由于地方戏刻本属于民间通俗读物,供普通老百姓和艺人使用,刊刻质量也常常很粗糙,因而不为官私藏书楼所注目,很快就自生自灭了。所知道的有:一,清乾隆年间刊本《缀白裘》第六集和第十二集里收有70出梆子乱弹腔戏;二,《纳书楹曲谱》“外集”和“补遗”里收有14出“时剧”的曲谱。三,汉口“文陛堂”、“文雅堂”和“唐氏三元堂”等书坊刊刻的楚曲剧本6种(藏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四,道光十八年(1838年)由“益成堂”、“仁义堂”和“日光堂”书坊刊刻的徽板剧本7种,以及四川内江培文堂刊刻的《柳荫记》等等。

...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