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昆曲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昆曲的北套

昆曲的剧本主要以传奇的形式出现。如著名的《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以及《荆》、《刘》、《拜》、《杀》,即《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等等不胜枚举。这些传奇由许多“折”组成,三、四十折到五、六十折不等。

由这些折子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每折戏的剧情及音乐自成一个完整的片段,每折戏除念白外包括许多支曲子,每支曲子前面冠以一个曲牌名称,这些曲牌就是昆曲的唱腔。一折戏中不同的曲牌组成一套,即所谓“套曲”,这些“套曲”有其一定的组合传统和规律。

下面介绍八套北曲。北曲没有引子,因此第一支曲牌代表了引子。如“醉花阴”一套分别由“醉花阴”、“喜迁莺”、“出队子”、“刮地风”、“四门子”、“水仙子”、“煞尾”组成。“喜迁莺”是该套的主曲,但“水仙子”最具特色。它把每句词的第一个字重复三遍,我们把它称为“叠”字。

北曲“一枝花”一套,分别由“一枝花”、“梁州第七”、“牧羊关”、“四块玉”、“骂玉郎”、“乌夜啼”、“煞尾”等组成,“梁州第七”为主曲。

北曲“新水令”一套分别由“新水令”、“驻马听”、“折桂令”、“雁儿落”、“沽美酒”、“收江南”、“搅筝琶”、“胡十八”、“庆东原”、“煞尾”等曲牌联套,其中“折桂令”为主曲。

北曲“粉蝶儿”一套分别由“粉蝶儿”、“石榴花”、“斗鹌鹑”、“上小楼”、“醉春风”、“迎仙客”、“快活三”、“红绣鞋”、“十二月”、“朝天子”、“煞尾”等曲牌联套组成,其中“石榴花”为主要曲牌。

北曲“端正好”一套分别由“端正好”、“滚绣球”、“脱布衫”、“叨叨令”、“小梁州”、“倘秀才”、“白鹤子”、“灵寿仗”、“煞尾”等曲牌联套组成,主要曲牌为“滚绣球”。如《刺虎》中费贞娥所唱一支便是。但在《哭像》中唐明皇所唱的主曲则为“叨叨令”和“快活三”。

北曲“点绛唇”一套分别由“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哪吒令”、“寄生草”、“鹊踏枝”、“煞尾”等去曲牌联套组成,其中“油葫芦”为主要曲牌。如《四声猿骂曹》中祢衡所唱“油葫芦”接“天下乐”曲牌便是该剧的主要唱段。

北曲“集贤宾”一套分别由“集贤宾”、“逍遥乐”、“梧叶儿”、“上京马”、“醋葫芦”、“后庭花”“金菊香”、“浪里来”、“煞尾”等曲牌联套组成,如《西游记·认子》、《长生殿·酒楼》都用此联套演唱,但主要曲牌“集贤宾”,《认子》是散板而《酒楼》唱三眼一板。

北曲"斗鹌鹑"一套分别由“斗鹌鹑”、“紫花儿序”、“柳营曲、“小沙门”、“调笑令”、“金蕉叶”、“麻郎儿”、“鬼三台”、“圣药王”、“天净沙”、“秃厮儿”、“煞尾”等曲牌联套组成,《艳云亭·痴诉》中女主角箫惜芬遭迫害假装疯癫,寻到算命盲人,寻求庇护,唱一曲[斗鹌鹑]如诉如起,非常感人。

除此之外,元杂剧《风雨象生货郎旦》张三姑所唱[九转货郎儿]和《长生殿·弹词》中老生李龟年所唱[九转货郎儿]是两套基本相同的北曲,分别称“女弹”和“男弹”。这两套曲子都是前面借用了[一枝花]和[梁州第七]两支曲牌后,将[货郎儿]曲牌演变成九支曲子再加上尾声统称为[九转货郎儿]。从一转到九转曲调优美动人,调式交替丰富,慢曲、急曲错落有致,相映成辉,是昆曲北曲曲牌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昆曲的南套

南曲联套由散板的引子、上板的过曲和尾声三部分组成。过曲的数量因戏而异,如《牡丹亭·游园》就是由引子“绕地游”接过曲“步步娇”、“醉扶扫”、“皂罗袍”、“好姐姐”和“尾声”六支曲子组成。“惊梦”则由“山坡羊”、“山桃红”“出对子”、“画眉序”、“滴溜子”、“鲍老催”、“五般宜”、“山桃红”、“棉搭絮”、“尾声”等十支曲牌组成。南曲联套组合的形成比北曲更要灵活多变,但原则上必须保持乐调的气氛与剧情的发展相协调。

南套组合多样,如《玉簪记·琴挑》共八支曲子,前四支都是“懒画眉”,后四支都是“朝元歌”,这在北套中是没有的。在南套中,剧中人有独唱、对唱、同唱、众齐唱,而北套则由主角一人独唱到底。南套有引子,一般都是演员干唱,不带伴奏,如《烂柯山·痴梦》崔氏上场所唱[胡捣练]。还以《痴梦》为例,崔氏做梦,梦见她逼休的丈夫朱买臣作了会稽太守,而且派人送来凤冠霞帔,此时崔氏所唱[渔灯儿]接[锦上花]就是南套的独唱接众齐唱,南套[尾声]都是三句十二板,而北曲“煞尾”很自由。

南北合套
昆曲中很多剧目采用了南北合套的形式演唱,这样风格即统一又多样,表现力更强。南北合套的剧目一般主角唱北曲,配角唱南曲。如《石秀探庄》中石秀先唱北曲[新水令],下来杨林唱南曲[步步娇],石秀再唱北曲[折桂令],下面由钟离老人唱南曲[江儿水],石秀再唱北曲[得胜令],下面祝小三唱南曲[园林好],石秀唱北曲[沽美酒]。

再举一例《雷峰塔·水斗》、《长生殿、絮阁》两折,它们的曲牌结构基本相同,分别由主角白娘子和杨贵妃先唱[醉花阴],下面配角法海和高力士唱南曲[画眉序];主角白娘子和杨贵妃接唱[喜迁莺],配角法海、唐明皇再唱南曲[画眉序];主角白娘子、杨贵妃唱北曲[出队子],配角法海、唐明皇唱南曲[滴溜子];主角白娘子、杨贵妃唱北曲[刮地风];配角法海、唐明皇唱南曲[滴滴金];主角白娘子、杨贵妃唱北曲[四门子];法海、唐明皇则唱南曲[鲍老催];主角白娘子、杨贵妃唱北曲[水仙子],最后有点不同的就是《水斗》中[水仙子]的结尾是由众水族齐唱的[二犯江儿水],是为开打做准备,而《絮阁》还是由唐明皇唱南曲[双声子],最后杨、李二人对唱[煞尾]。

以上就是南北合套的典型表现形式。昆曲除了南曲和北曲还有部分“时剧”。时剧形成的年代较晚,它的唱词和曲调相对更通俗一些,观众最熟悉的要属《思凡》这一出,它和《夜奔》一样都是独角戏,载歌载舞,俗称“一场干”,很要演员功力。因此有男怕《夜奔》,女怕《思凡》一说。《思凡》中最后一支曲子是[风吹荷叶煞],它是急曲流水板4分之1的节奏,这支曲子就是脍炙人口的京剧曲牌[夜深沉]的原素材,唱词中有“夜深沉、独自卧、起来时、独自坐、有谁人孤凄似我”,请注意这几句唱词的旋律,这几句就是京胡曲牌[夜深沉]开始几句的原型,其名称[夜深沉]三字也是来自[风吹荷叶煞]中“夜深沉”这句唱词。昆曲和京剧中还常上演一些吹腔戏。如《奇双会》、《武松打店》、《蜈蚣岭》、《古城会》等等。严格说来这些戏不属于昆曲,因为它们的唱词和曲调都是上下句,又有过门与昆曲格律相去甚远,但由于用曲笛伴奏,因此也列为京昆常演剧目。《小放牛》是民歌,也因用曲笛伴奏,久而久之也成了京昆的剧目。

昆曲的传统是厚重的,需要专家、从业人员、曲友不懈的努力研究和继承,但继承的目的是发展。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现代观众中普及,就要找到继承和发展的最佳契合点。即不过之又无不及,即要保持昆曲本身特有的风貌,又要发展出新,确实是个较难的话题。

新中国刚成立之时,昆曲处在了最低谷,一出《十五贯》救活了昆曲这个古老的剧种。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全国纷纷成立了专业昆曲演出团体,目前全国北京、上海、南京、苏州、杭州、湖南彬州及浙江温州,都有专业的昆曲剧团,此外,大陆许多城市及香港、台湾地区以及国外华人地区也有众多的昆剧业余团体,相信昆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述及非物质遗产后,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