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淑兰》,亦作《菩萨蛮》,全称《萧淑兰情寄菩萨蛮》,《录鬼簿续编》、《曲海总目提要》均著录,其以词入曲事《词苑丛谈》亦载录。萧淑兰两寄《菩萨蛮》词之本事,见于明·卓人月《古今词统》(《明史·志第七十五·艺文四》载录“卓人月《古今词统》十六卷”),萧淑兰词事曰:
张世英馆於萧公让家。其妹萧淑兰慕张俊才,尝挑之,张拒而不纳。萧乃赋《菩萨蛮》赠之云:“天教刘阮迷蓬岛,桃花片片依芳草。芳草惹春思,王孙知不知?妾身轻似叶,君意坚如铁。妾意为君多,君心弃妾那。”张得词,遂未辞而归。萧又赋云:“有情潮落西陵浦,无情人向西陵去。去也不教知,怕人留恋伊。忆了千千万,恨了千千万。毕竟忆时多,恨时无奈何。”後公让知之,以妹许张,备礼而婚焉。
全剧四折无楔子,旦本,正旦扮萧淑兰、管家嬷嬷。剧中第一折戏,写浙江萧山萧公让之妹萧淑兰,幼丧父母,靠兄嫂养活成人,年已十九岁,尚未许婚。其容貌非常,曾从师读书,深晓文义,善于吟咏,富有才情。萧公让请来温州友人张世英坐馆教其二子读书。萧淑兰窥见张世英潇洒俊雅,性情温良,更兼才华藻丽,“数日间行忘止,食忘餐”,内心衷爱。
清明时节,兄嫂全家出行祭祖扫墓。萧淑兰托病不去,借机与梅香到后花园去见张世英,适逢张世英到东村访友刚刚归来。见淑兰便问道:“谁家女子,来到这里?”淑兰急忙上前施礼:“先生万福!”世英不予理睬,“他头不抬身微欠,真所谓君子谦谦”。当淑兰表白自己是萧公让之妹,表示对其爱慕,“妾有所盼”时,世英正言相拒曰:“是何言哉!萧公待我为嘉宾,小生素瑕玷。你快转去,恐兄嫂回来。”淑兰深感:“他气炎炎,那里也笑掀髯。显出些外貌威严,内性清廉”。世英想躲,却躲不过她,便训教曰:“女人家不遵父母之命,不从媒妁之言,廉耻不拘,与外人交言,是何礼也!”淑兰回敬道:“你恼怎么陶学士苏子瞻?改不了强文(忄敝)醋饥寒脸,断不了诗云子曰酸风欠,离不了之乎者也腌穷俭。想你也梦不到翔龙飞凤五云楼,心则在鸣鸡吠犬三家店。”张世英怒气冲冲曰:“早是我哩,他人怎了?全不怕当家尊嫂恶,恩养劣兄严。”淑兰表示:只要能与之结百年之好,便什么都不怕。“怕甚么当家尊嫂恶,恩养劣兄严?”世英依然一本正经地劝告曰:“女孩儿家休要弄险,俺读书人岂肯做这等非礼之事!可不丧了行止?倘被兄嫂察知,何面目厮见!岂不羞惭?”淑英针锋相对唱答:“你道女孩儿家休弄险,你读书人不会谄。为非事无行止,见家兄有甚脸。不索你话儿(口店),你须恶厌,不由我腮斗儿上添笑靥。”世英提醒她曰:“休道是兄嫂知道,则那奶母梅香知呵,早晚说与令兄,如何隐得?可不你我何安?”淑兰唱曰:“怕甚么奶母舌儿堑,梅香嘴儿尖。恐早晚根前冷句儿添,便知道也难凭验。家丑事必然羞掩,放心波风流双渐,早则么懒折腰归去陶潜。”最后,张世英无奈,认为“此间难住,必寻退步”。
第二折戏,萧淑兰遭拒后,深感世英“胸襟正大,半步无邪”,内心惶愧,废寝忘餐,无计所托,于是更加爱恋不已,便作《菩萨蛮》词一首,托管家嬷嬷送达世英。嬷嬷怜悯淑兰自幼丧父母,孤苦伶仃,便不顾遭谴,决心成全其事。管家嬷嬷以“圣人言:‘男子三十而娶。’又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何不求一门亲事,老身当为月老,聘结良姻”,劝说世英应允这门婚事。世英言道:“小生今在萧公门下处馆,嬷嬷何出此言?倘萧公察知,何面目立于萧公门下?”嬷嬷见他如此“铜心铁胆”,钦佩不已,便向他传达淑英〔菩萨蛮〕词:“君心情远迷蓬岛,妾心命薄连芳草。芳草正凄凄,君心知不知? 妾身轻似叶,君意坚如铁。妾意为君多,君心弃妾何。”张世英读词后,严肃地对嬷嬷言道:“嬷嬷,你乃萧公管家老者,萧公共汝一家无外,怎生持此淫词戏我?是何道理?”“昨朝行之,今日如此,似此小生当告辞,有何面目立于萧公之门,耻见天下士大夫也!”并且要以此词为“指证”,向萧公告知此事。管家嬷嬷“惊心战胆”,羞愧不已,连忙告退。张世英怕萧公知道此事,难以分辨,便在壁间留题诗一首,琴书衣衾,一切不动,便离开萧家,到西兴友人家去了。
第三折戏,嬷嬷将事情经过告知淑兰,淑兰抱病听后,忧伤满怀,烦恼不已:“肌削玉,钏松金,陡恁的闷广愁深。空着我干忍耻,枉留心。都是我忒轻浮,欠检束,正好教他撒沁,则索咬定牙儿喑。这文君待驾车,谁承望司马抛琴”。当嫂嫂得知淑兰身体不适,前来看望她时,便推说打秋千、斗草时,脱衣受了风寒,不思饭茶,身体倦怠,边说病情,边昏昏睡去。嫂嫂见她入睡,边悄悄离去。这时,淑兰在梦中见到了世英,向他道“先生万福”,并表示深爱之情,而世英不语,却将她推开。淑英惊醒,从梅香处得知张世英已不辞而别,去西兴访友去了。萧淑兰又作〔菩萨蛮〕词一首:“无情水满西兴渡,多情人往西兴去。西兴去路遥,教奴魂梦劳。今将心内苦,联作相思句。君若见情词,同谐连理枝。”
第四折戏,萧公让得知世英去西兴后,便修书相请。淑英让梅香将〔菩萨蛮〕词放入书信中,不料被哥哥发现,了解了详情后,兄嫂议定,请官媒说合,将妹妹许配给张世英。正是:“碧汉飞双凤,瑶池宿两鸳,洞房花烛夜,人月共团圆。”
剧中写萧淑兰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以填写、投寄〔菩萨蛮〕词的方式,向在其家中作馆教书的张世英大胆追求爱情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大胆追求爱情幸福的女性形象,最终萧淑兰以“情”战胜了张世英的“礼”,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剧中曲词,笔调细腻,曲辞华丽,风格婉约纤弱。剧中安排两个正旦主唱,第一、三、四折,正旦扮萧淑兰主唱;第二折,正旦扮管家嬷嬷主唱,这在元杂剧中是罕见的,从而突破了元杂剧体制的通例,展现了元末明初杂剧的艺术特色与创新精神。
吴梅对此剧评论曰:“此剧四折皆用窄韵,实是有意显神通,而语如铁铸,不觉选韵之苦,此由才大,非关人力,元人中似此者,亦不多观也。惟剧中情节太简,又专写闺闼,割鸡牛刀,未免小题大做耳”(《吴梅戏曲论文集·瞿安读曲记》)。郑振铎评价此剧曰:“《萧淑兰》写一位大胆的处女向她哥哥的友人调情的故事,其写状是很活泼的。我们在杂剧里还不曾见到过像萧淑兰那样大胆的女性”(《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此剧现存版本有《古名家杂剧》本(脉望馆藏校于小榖本)、顾曲斋刊《古杂剧》本、《元曲选》本、《柳枝集》本等。各家存本题目正名皆为:“贤嫂嫂合成金贯锁,亲哥哥配上玉连环;张世英饱存君子志,萧淑兰情寄菩萨蛮”。郑振铎主编《古本戏曲丛刊》四集有《元曲选》外各本影印本。此外,还有王学奇等《元曲选校注》本、王季思等编校的《全元戏曲》本、《全元曲》本等。
附录贾仲明《录鬼簿续编》【双调·凌波仙】小令补挽吊词(之一):
吊关汉卿
珠玑语唾自然流,金玉词源即便有,玲珑肺腑天生就。风月情、忒惯熟,姓名香、四大神洲。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
吊白仁甫
峨冠博带太常卿,娇马轻衫馆阁情,拈花摘叶风诗性。得青楼、薄幸名。洗襟怀、剪雪裁冰。闲中趣,物外景,兰谷先生。
吊庾吉甫
语言脱洒不粗疏,翰墨清新果自如,胸怀倜傥多清楚。战文场、一大儒,上红笔、没半点尘俗。寻章摘句,腾今换古,噀玉喷珠。
吊高文秀
花营锦阵统干戈,谢馆秦楼列舞歌,诗坛酒社闲谈嗑。编敷演、《刘耍和》。早年卒、不得登科。除汉卿一个,将前贤疏驳,比诸公么末极多。
吊马致远
万花丛里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汉宫秋》、《青衫泪》、《戚夫人》、《孟浩然》,共庾白关老齐肩。
吊王实甫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颩颩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吊汪泽民
汪公德润字泽民,赵燕北南真定人。盛时人物多才俊,编《糊突包正臣》。上《鬼簿》、可羡钟君。生前姓,死后身,名不沉沦。
吊杨显之
显之前辈老先生,莫逆之交关汉卿。么末中补缺加新令,皆号为、“杨补丁”。有传奇乐府新声。王元鼎、师叔敬,顺时秀、伯父称,寰宇知名。
吊陈宁甫
先生宁甫老前贤,名著将来二百年。《两无功》锦绣风流传,关目奇、曲调鲜,自按阖、天下皆传。嗟衰骨,叹野园,故冢高原。
吊李寿卿
南华庄老叹骷髅,船子秋莲梦里游,月明三度临歧柳。播阎浮、四百州,姓名香、赢得青楼。黄沙漫,塞草秋,白骨荒丘。
吊王伯成
伯成涿鹿俊丰标,么末文词善解嘲,《天宝遗事》诸宫调,世间无,天下少。《贬夜郎》、关目风骚。马致远、忘年友,张仁卿、莫逆交,超群类一代英豪。
吊李仲章
只闻《鬼簿》姓名香,不识前贤李仲章。《白头吟》喧满鸣珂巷。咏诗文、胜汉唐,词林老笔轩昂。江湖量,锦绣肠,也有无常。
吊赵明道
钟公《鬼簿》应清朝,《范蠡归湖》手段高。元贞年里升平乐。囗囗章、歌汝曹,喜丰登、雨顺风调。茶坊中嗑,勾肆里嘲,明明德道泰歌谣。
吊刘唐卿
刘唐卿老太原公,生在承平大德中。王左丞席上相陪奉,有歌儿舞女宗,咏博山、细袅香风。莺花队,罗绮丛,倚翠偎红。
吊赵公辅
儒学提举任平阳,公辅先生天水郎。元贞大德乾元象,宏文开,寰世广,闹玉京、燕赵擅场。寻新句,摘旧章,按谱依腔。
吊李子中
先除知事显其才,后转郎官为县宰。钟君《鬼簿》清名载,播文风、流四海。承盛时,洗荡吟怀。三场艺,七步才,音律和谐。
吊武汉臣
先生清秀济南人,风调才情武汉臣。《登坛拜将》穷韩信,《老生儿》关目真。新传奇、十段皆闻。听泉水,看暮云, 如此黄昏。
吊王仲文
仲文踪迹住京华,才思相兼关郑马。出群是《三教王孙贾》,《不认尸》、关目嘉,《韩信遇漂母》、曲调清滑。《五丈原》、《董宣强项》,《锦香亭》、《王祥》到家。伴夕阳白草黄沙。
吊陆显之
河南独步汴梁城,隐语词源阐姓名。编《好儿赵正》钻空,应使多人敬。宋上皇有《碎冬凌》。滑稽性,敏捷情,再出世的囗精灵。
吊李取进
《难经》《素问》不相干,表里阴阳实意懒,叔和仲景无心翰,捻《栾巴》、《破雨伞》。称凉风不顾伤寒。钟父留芳簿,老夫词吊挽,著大名散满人间。 (待续)
参阅书目:
《元曲选》明·臧晋叔,中华书局1989年版;
《元曲选外编》隋树森编,中华书局1987年版;
《录鬼簿续编》明·贾仲明(亦作无名氏),《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二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
《元曲百科辞典》袁世硕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中国古典名剧鉴赏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全元曲》(上、下)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古本戏曲剧目提要》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200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