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鸿民间剧场经营人、舞台剧制作人。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参与戏剧作品的策划、制作工作。1998年与台湾表演工作坊赖声川合作,建立北京表演工作坊;2002年创建北兵马司剧场并任艺术总监,整体负责北剧场的工作等。
袁鸿 民间剧场经营人、舞台剧制作人。参与作品有《夜行船》、《恋爱的犀牛》、《盗版浮士德》、《切·格瓦拉》、《千禧夜,我们说相声》、《囊中之物》、《天上人间》、《圣井》、《钦差大臣》、《荒原与人》、《暗恋桃花源》20周年纪念演出等近百部戏剧作品。
袁鸿的北剧场关门快两年了,现在如果一定要把他和这个中国第一家私营剧场搭上关系的话,就一定要在“北剧场总监”前加上个“原”字。
再跟他谈北剧场,他说已经过去这么久,就不要谈了吧。
袁鸿爱上话剧是1992年的事情,契机是去看《茶馆》的告别演出,一直喜欢老舍作品的袁鸿偶然决定去看这场演出,看完后在被震撼的同时,也觉得失落。震撼是因为话剧将茶馆里一家人的命运和中国几十年的变化紧密结合,失落却因为这是一场告别演出。同一年,海峡另一岸的表演工作坊成名话剧《暗恋桃花源》拍成了电影,这部电影带给袁鸿又一轮震撼和思考。比起《茶馆》的告别演出,《暗恋桃花源》似乎给人带来了更多希望。
正是这两部戏,改变了袁鸿的生命轨迹,他从此一心扑在心爱的话剧事业上。当制作人的概念开始在北京话剧界出现后,袁鸿开始成为一些人口中的“独立制作人”。2001年底,他以私人承包经营的形式租赁位于北京东城区北兵马司胡同的原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青艺剧场,更名为北剧场。
熟悉北剧场故事的人都知道,袁鸿为了将剧场维持下去,卖了房子,得了心肌炎,生活很清贫。尽管如此,2003年的SARS还是让北剧场的维持一下子变得很被动。两年前,北剧场最终还是没有继续在北兵马司胡同屹立。
摘下“北剧场总监”帽子的袁鸿这两年继续做他的独立制作人,“其实北剧场倒掉的时候,我有很多种选择,可以选择改行,也可以选择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但因为剧场还在的时候,谈下了很多个合作项目。承诺别人的事情,还是要去做。”这些承诺,直到今天袁鸿还在一一兑现。
他既和赖声川、林兆华这样的大导演合作,也会全力帮助理工大学的非专业学生。袁鸿说自己不是傍定一个人的那种人,只要对方的艺术足够打动自己,就会全力去合作。
“我现在一直想办法从别的地方多挣些钱,去扶植一些和我有一样信念的做戏剧的人,让他们不要那么快投入商业的怀抱。”袁鸿说自己还是很忙,最近忙着同时做4个戏,3个都要在5月上演,还有一个要到2011年,同时《暗恋桃花源》第三轮演出的各种工作也都开始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