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疑惑与较真谈京剧《香莲案》的艺术新处理

在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天津京剧院献演的《香莲案》受到专家和观众的热情肯定,实属不易。京剧原有久负盛名的《秦香莲》(又名《铡美案》),尤以张君秋、裘盛戎、马连良的合作演出影响深远。《香莲案》是怎样拓展自己的演绎空间呢?为了说明这一点,需要对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作一回顾。

秦香莲作为婚变戏中一个令人同情的民间妇女形象,有着曲折的“前世今生”。她的“今生”当以清代中叶盛演的《赛琵琶》为开端,而“前世”则可以追溯到南宋年间的“戏文之首”《赵贞女》。这个形象的演变线索,大体可从《赵贞女》→《琵琶记》→《赛琵琶》→《秦香莲》诸剧中得之。《赵贞女》已佚,其基本情节和人物命运还保存在京剧舞台上唱“柳枝腔”的《小上坟》的唱词里,结局为“贤惠的五娘遭马踹,到后来五雷轰顶是那蔡伯喈”。元代末年,高则诚写的《琵琶记》把蔡伯喈负心案翻了过来,成为“全忠全孝”的人物,赵五娘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得与“贤哉牛氏”﹙牛太师之女﹚共事一夫。《琵琶记》以多种声腔剧种演了四百多年后,出现了《赛琵琶》,它把剧中人的姓名换成了秦香莲与陈世美,但情节保持着一定的继承性,尤其秦香莲对公婆的贤孝和身背琵琶、千里寻夫的种种凄苦,很像《琵琶记》的赵五娘。戏剧性的变化是在后半部,秦香莲被陈世美派人追杀、躲在庙里自缢求死时,遇到了神仙搭救,而且得授兵法,立下战功,得胜归来亲自审问陈世美,历数其罪,痛快淋漓。不过最后还是妥协了事,念在丈夫“原有悔心”,免罪重圆。这出戏,受到清代学者焦循的赞扬,在他写的《花部农谭》中有生动描述。到了近代又有了新的改编本《秦香莲》,它对《赛琵琶》的改动主要有两点:一是不依靠神仙的超现实力量而诉之法律,请包公出场主持公道;二是取消了大团圆,陈世美被处死,秦香莲携子女返回故里。《香莲案》是在坚持《秦香莲》这两点改动的基础上,对剧中人物又有了新的具体描写。

在《香莲案》中,秦香莲带着子女几次闯宫硬是闯不进去;她也没有幸运遇见下朝而归的相国王延龄,所以未曾随王延龄进宫在寿筵前弹唱身世以期打动陈世美,更没有得到王延龄赠扇,作为她向包公告状时的“上层关怀”和道义支持。完全掐去了传统折子《闯宫》、《寿堂》的《香莲案》,使秦香莲的处境更加艰难。

这出戏的深入展开,得力于两场全新的创作。一场是陈世美夜访秦香莲。陈世美深知,拒妻子于宫门之外不能解决问题,乃微服私访秦香莲于客店,晓以利害,赠以金银,劝其“宽让一步”。紧接着的一场是陈世美回宫遭到公主盘问,责令其从速“了断”,于是陈世美派家将韩琪截杀秦香莲母子。这样来写陈世美,有了开场高中后修家书时的思妻,再到拒妻、探妻、杀妻,其行为的心理过程比较明晰,也揭示了他堕落的社会根源:宫廷的引诱与胁迫。

在丰富陈世美的同时,又调整了秦香莲,这是《香莲案》的重点也是亮点。陈世美夜访时,她拒绝了丈夫送来的“卖夫钱”,既然事情已无可挽回,她就决定回转荆州,为失去父亲的儿女“撑起遮风挡雨一片天”。如果没有后面陈世美派人赶尽杀绝、没有追杀者因放她母子一条生路后难以复命而自杀——惹出血案,她想不到要去告发陈世美。这与《秦香莲》中当王延龄在寿堂规劝陈世美失败,秦香莲立即表示“只要有三寸气誓报冤仇”是很不相同的。另一处调整在开封府大堂。由于皇亲国戚享有特权,加上公主甚至国太亲来阻挠,包拯深感进退两难,产生动摇。我们在《秦香莲》中看到,包拯捧出纹银三百两,嘱香莲“拿回家去度饥寒,教子南学把书念,千万读书莫做官”。这段“散板”裘盛戎唱来分外感人。秦香莲的反应是:“人言包相是铁面,却原来是官官相护有牵连!”张君秋还加了“哭头”:“我哭哭一声去世的二公婆,叫叫一声杀了人的天!”以激越的行腔倾诉委屈、表达抗议,促使包公下令“开铡”。《香莲案》不是这样。当秦香莲看到太监传旨要包拯立即进宫面君时,她出人意料地宣布:“我不告了!”她觉得,陈世美的罪行已经审明,自己讨得了公道,不能再让包拯去与皇上对决,“民妇宁忍一家怨,不愿人间失好官”。这使包拯深为震撼、惭愧,决然“先正国法再奏君前”。

《香莲案》的这些新处理,来自剧作者刘连群对传统剧目的“一些疑惑,一些较真”。“疑惑”在哪里呢?我以为是在《秦香莲》里还保留着的一些源自《赛琵琶》的传奇性。戏曲讲究“非奇不传”,然免不了今人用新的眼光来审视而有所取舍。《秦香莲》中已经没有神仙搭救、挂帅出征了,但是,一个携儿带女的民妇,能同门官“合谋”轻易地闯进宫去吗?一个当朝首相能驻足街头听民妇卖唱而表同情,并“定计”让民妇再见已经表示过决绝的丈夫,希冀他能回心转意?古代婚变戏中的新贵文人多同高官之女联姻,《赛琵琶》把它推向极致,让陈世美当了皇帝的女婿或妹夫,“既为郡马,则断不容有妻,有儿女也”(焦循语),这个“死结”,是劝说、哀求或忏悔能解得开的吗?这些都是民间的善良想象,在《香莲案》的作者看来缺乏说服力。他要“较”的“真”,就是更朴素、更现实地来叙述这个故事。但作者的“较真”也适可而止,对包公身上的传奇性就取慎重的保留态度。全剧的着力点是秦香莲与陈世美的人格对比。秦香莲的性格更加善良、宽厚、柔韧了。传统剧目《秦香莲》实际成型于20世纪50年代,秦香莲身上的那种昂扬的斗争性,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回到实际生活中来,不要说古代,就是近现代,面对地位悬殊的负心者,又有多少女性取得了斗争胜利?所以,《香莲案》的作者赋予这个民间女性的是忧患中能坚守、苦难中敢担当的精神品格,这也许会使当代观众觉得更可理解和亲近。饰演秦香莲的是新一代的程派青衣翘楚吕洋,扮相端丽,唱做俱佳。凌珂饰陈世美,王嘉庆饰包拯,王志钢饰韩琪。他们的通力合作,不断精进,会使这出新戏赢得越来越多的观众。观众的审美趣味是要靠艺术作品的多样化来拓宽的。既有骨子老戏《秦香莲》又有新作《香莲案》,既有张派秦香莲又有程派秦香莲,并存媲美,亦是梨园界的一桩韵事。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