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昆曲不能再端着金饭碗要饭

杨凤一,女。北方昆曲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曾获第十二届梅花奖、第四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新剧目调演表演奖。2006年3月,杨凤一获得意大利2006年度佛罗伦萨国际妇女奖,这是该奖项创立15年来头一次颁发给亚洲人。外界认为,这是对杨凤一直以来坚持不断把昆曲艺术推向国际舞台的肯定。

杨凤一已连续两次被推选为全国党代会的代表。如何保护发展民族文化,是她曾在十七大讨论时的发言内容。

央视网消息(网络新闻联播记者 祝娟报道)10月31日,北方昆曲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杨凤一,接受央视网记者祝娟的专访。访问实录如下:

主持人 单妍 

央视网:各位好,欢迎收看央视网十八大代表系列访谈,我是主持人单妍。今天作客我们演播室的嘉宾是十八大代表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女士。30年来,杨凤一从一名戏曲学员逐步成长为北方昆曲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并先后被推选为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两届全国党代表。今天,杨凤一将在这里跟我们一起分享她的戏曲之路,畅谈她作为十八大代表的感想期待。

首次当选党代表内心很不安

央视网:杨老师您好,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文化战线前沿的代表,您已经两次荣选全国党代表,这次再度当选和当初当选十八大代表心情有什么不同?

杨凤一:这次心情肯定不同,第一次获得十七大的时候,有那么一种感觉,我是一个普通的戏曲演员,怎么可以作为党的代表参加这么重要的会议,其实那个时候是怀着一种很不安的心情,就是觉得我该怎么样做,还没有一个头绪,还没有一种意识。

这一次感觉就是很大的不同点,心态很坦然,因为我觉得这几年在我的工作当中可能由于参加十七大带来了一些影响力,所以也做出了一些成绩。那么这次也很感谢剧院的上上下下党员对我的一种信任,我觉得为什么刚才说到坦然,因为这次当选,我觉得更加大了一份责任感。

党代表的身份让自己传播传统文化有了话语权

央视网:当选代表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这五年来您的生活和工作有没有因为代表的身份有一些变化呢?

杨凤一:当然应该有变化的。自从当了十七大代表以来,首先我觉得在我这个行业里,在我这个环境当中有了一种最重要的话语权,其实这个行业的话语权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昆曲虽然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但是了解它的人并不多。那么有一点是通过我当了党代表以后,最起码我们有一些原来不太了解昆曲的一些官员们,它通过我的宣传、通过我的讲解表演,认识到了这个剧种,并且也意识到了这个传统剧目在中国的重要性。我觉得这一点是最大的一个变化。

重视青年演员培养昆曲“接班人”

央视网:在昆曲的传承方面,您又做了哪些工作呢?
杨凤一:其实谈起在昆曲的传承方面,我要说的话长一点,比如说我是在2007年当选的十七大代表,那么我在2009年的时候,我在这之前都是副院长,2009年的时候,经过北方昆曲剧院的民意选举,大家推选我为院长,也就是法人。我就常说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原来副院长担负的责任,不用每天吃喝拉撒睡这样去想,只是完成我的专业这一方面仅此而已。但是当了院长以后,这种责任感一下子就压下来了,所以我2009年8月上任以来,做了三个承诺跟大家,我也不希望太高谈阔论,我希望自己能踏踏实实做几件事情。

那么这三个承诺,第一个就是出人出戏,这是我一心想做的一件事情,什么叫出人出戏?就是我把剧院的年轻人,给他们安排到重要的场合,剧院20多岁年轻人,担当很多大剧目,这样在出戏的同时,他们也得到很多社会认可。比如说邵天帅、张媛媛等等,我们有这么五六个演员脱颖而出,可以说在我任期这几年,这三年当中,他们进步非常的快。我平常总是在说,年轻人怕不受重视,加担子会很努力,近三年来,我们剧院排了一批大剧目,出现一批优秀的接班人。

上任三年演员工资翻一倍 

院址改建列入十二五规划

杨凤一:第二件事,我想努力给大家改善一下他们的生活待遇,外界朋友可能不知道,戏曲演员待遇非常低,如何能留住人才,这是很关键的问题,所以我尽我的最大努力,主要是打开市场,让他们多演出,演出多了,他们得到锻炼的同时,他们又有了经济上的收入。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良性的循环。

第三点,我希望在我任期之内想办法改变一下北昆的一个办公环境,可能你们都不知道,北昆的办公环境还是比较破旧的,而且它是在50年代的一个老的房子,所以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呢,练功厅也比较少,那么我觉得这会制约着这些年轻人,他们平常排戏,包括他一些自己在练习的场所。那么我觉得这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我的任期之内,我希望我能做到这三点。

那么从目前来看,基本上达到了我自己所提出的这三点的承诺。因为出人出戏,我刚才说了,很多年轻人在社会上得到了认可。另外,演员们在我上任以后,他们工资翻了一番,第三点北方昆曲剧院院址改建已经列入了十二五规划。

一首牡丹亭一干三十年

央视网:您曾是京剧刀马旦出身,之后改行昆曲,如今又管理着传承发展中国昆曲肩负重任的北方昆曲剧院。当初是什么让您对昆曲这一剧种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并为了这一文化艺术的传承而坚守?

杨凤一:82年毕业的时候,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那个时候还是人民剧场很小的剧场,看了从上海来演出的华文怡老师,上海昆曲剧院,他演出的一出“牡丹亭”,在这之前没有好好正经八百地看整出的昆曲戏,看完了“牡丹亭”以后,真的让我心灵很震撼。我觉得中国的戏曲,还有这么美的表现形式。还有这样的一个剧种,而且正是我心目当中所渴望的、所要去追求的一番事业。真的从那儿以后,我下决心,我的事业就在昆曲舞台上了,所以说,一干将近30年。

取长补短力推南北昆曲融合

央视网:30年很长。所以可以说您是因为牡丹亭才对昆曲产生兴趣,昆曲是现今活跃在舞台上最古老的戏种之一,并且被称为百戏之祖,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北昆和南昆有什么区别?

杨凤一:很多朋友都在问我这个问题,我现在有一种概念,就是要打破南北昆之分。因为不要说南昆什么样,北昆是什么样,我一直强调大昆曲的概念,因为南昆和北昆说起来最大的不同,那是以往说南昆文戏比较擅长,北昆像北方人比较豪放,武戏方面比较擅长,而且北昆演出来剧目比较大气,南昆演出来的剧目像小桥流水一样,很委婉。近些年来,我任院长以来,强调一点,打破南北之分,我们要取长补短,所以我也派学生到南方去学戏,也请南方的老师到北京来教戏,同时北京的老师到南方去教戏,这样打破一种纯北方、纯南方这种概念。只有把它互相取长补短,融合在一起,是一个大昆曲的理念。我觉得现在发展到这个时代了,我们不要分得很清楚,所以说目前北方昆曲剧院应该集于南北派特长为一身,但是有一点,南昆有南昆的特色剧目,这一点不可否认,北昆有北昆的特色剧目,如果分南方北方,只能以特色剧目来讲,不能南派北派划分得那么大,尤其近些年区分越来越小。

用优秀精典作品擦亮昆曲“金饭碗”

央视网:杨老师的介绍中,我已经对昆曲稍微有所了解,但是我相信还是有很多人对昆曲并不是很了解。您认为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杨凤一:我觉得一个是自身的问题,我们自己宣传不够,比如说我常说的,我们拿着一个金饭碗,其实我形容昆曲是金饭碗,因为长久不用它,盖上很多尘土,显得很久,拿着这个碗要饭,向政府要钱,给我一点资助、支持吧,是这样。后来我觉得这样不可以、不行,我们怎么能把这个金饭碗擦亮了,来吸引更多的眼光,只有你自强了,你自己有东西、有作品了,才能得到别人的支持。

所以说这几年,我也是有点闭门造车,我们先出作品,先培养人才。同时我们打市场,这样呢我们做起来以后,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关注。

我觉得尤其是近三四年,年轻的观众相对多了一些,这跟我们的宣传,还有媒体的宣传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这种力度还不是很大,但是已经看到了一些苗头,比如说在国家大剧院的讲课,在大学、中学里的讲课,确实是给学生们注入了一些传统文化的意识。那么中国人、中华民族的根是什么,在哪里,另外还是需要返璞归真。现在随着社会因为外来艺术冲击,尤其是年轻人,节奏比较快,如果真的来剧场坐两三个小时,听昆曲,可能接受起来会有难度的,但是这一点我很有自信。我觉得经过我们昆曲人自身的努力,经过媒体还有企业的支持、宣传,我相信昆曲将来的发展出路应该是很有前途的。

希望将中国传统剧目与高科技结合并推向国际舞台
央视网:剧院发展上,剧院未来有什么样的具体规划?

杨凤一:一谈到具体的规划,我的想法、野心很大,因为昆曲现在可以说是处在一个盛世时期,那么这个时间段对昆曲的发展,我觉得也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推动作用,那么我应该借着这个契机,尤其是在国际舞台上,在国内应该抓住这个契机,有一系列的人才培养计划,还有把中国传统剧目如何通过现在新的高科技的手段结合在一起,给它更丰富一些,在国际舞台上去展示、去表演。

让昆曲进校园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

杨凤一:另外也是在国内,我们如何做好宣传,比如说我们做的一项非常成功的事例,就是昆曲进校园。因为昆曲毕竟词曲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的人,才能够接受得了,所以我们进校园,一个是让学生们看了戏以后得到了知识、增长了知识,同时他们也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支持。我觉得我们每次在学校演出的时候,在台上,演员跟底下的学生们特别能产生共鸣,这就是一点很好的说明,我们的学生其实还是很喜欢传统文化的,还是那句话,只要你宣传到位了,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魅力还是很大的。

而且它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就看你怎么去做,所以我也是希望在今后,因为我们也做了今后的五年计划,五年以后是北方昆曲剧院建院60周年,希望作为一个点,以倒计时的形式,每年要安排好一些剧目生产、人才培养、队伍管理等等一系列的措施,我相信如果我们要是树立一个目标,有了一份信心,我相信昆曲这个事业,尤其是北方昆曲剧院的路子会越走越宽。

传统文化的发展要保留好自己的根

央视网:杨院长,您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未来的发展呢?

杨凤一:其实通过这几年当院长我也有很多的体会,尤其是在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传统剧种、剧目的这个事情上,我感受非常深。比如说北昆这些年排的一些现代戏比较多,全国昆曲院团北昆应该说最多的昆曲院团。排现代戏我有饭馆,我在台底下看的时候,总觉得昆曲这个剧种还是要好好地把传统的剧种挖掘保护好,不太适应排太多的现代剧,所以呢我觉得尤其是像昆曲京剧这些比较古老的传统剧种还是要保留好自己的根,挖掘好自己的这些很多优秀传统剧目。

如果有一些时代的需要、政治的需要,排那么一到两出的现代戏也未尝不可,我觉得昆曲主要应该是保留传统的同时,也要发展,我老强调两条腿走路,但是要有侧重面,我的侧重面就是首先要是传统。因为我们的根不能断,所以我现在强调我们剧院的年轻人一定要挖掘传统,一定要多学一些传统剧目。有了丰厚的传统底蕴才能进行创新,所以说这样将来传统文化的出路才能健康。这一点很重要。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要把握好传统与创新的度

主持人:作为一名传统的文化传承者,又作为党代表,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还需要作哪些努力?

杨凤一:我觉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首先一点要清楚,我刚才说了,我们剧种的根在哪里?不要脱离开根本,如果脱离开了,其实我们走过很多的弯路,我也走过很多的弯路。比如说在我的艺术生涯当中,创排了很多现代剧,像有的剧目贵妃东渡等等,有些观众很不认可,觉得离昆曲太远了,所以说传统与创新这个度,这个把握是非常的难的。如果你把握好了,那么在我的演绎生涯当中也有成功的例子,比如说我排了一个“西鹤”第七届中国戏曲学院七项大奖,得到了观众、专家认可,这种创新剧目在今后可以实践一些。

杨凤一:当然有些失败,我也知道,因为人生就是这样,要想往前走,要想迈出去新的一步,必须要有成功、有失败,如果你要是失败了,从此以后昆曲光守着这些老的传统剧目故步自封地不往前发展也不行,吸引不了年轻的观众,所以说度的把握非常重要。好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我已经知道了、总结了经验教训,昆曲该怎么样发展下去,传统文化该怎么样走,这个定位非常重要。

作为代表要更好利用剧院的平台传播传统文化

央视网:11月8日十八大马上要召开了,您会如何履行自己作为代表的义务呢?

杨凤一:借着十七大话语权做了一些事情,我相信十八大给了我另外一个机会,只能说让我更多地带着更大的责任心去参会,然后,要更踏踏实实地来做这份工作,那么也希望自己能够好好利用好这个平台,多为这个事业、多为这个剧院。另外我也在想不能光看到眼前,因为我们局长老说纵观全国乃至世界,为昆曲界做一些事情,全国昆曲院团联合起来,成立一个全国昆曲联盟,我也希望我能牵这个头,把这件事情做起来,尤其是把昆曲给它做大做强,这样呢也是为传统文化做一份贡献吧。

期待从事传统艺术的人能有更多的发展平台

央视网:再次作为全国党代表,您对即将召开的十八大有何期待?

杨凤一:当然不是我个人什么样的期待,全国人民都在期待着,当然我是非常相信,在新的领导层的这种带领下,我们中国的发展整个的国力一定会得到新的提升,那么我也期待着老百姓的生活能越来越好,尤其是期待着我们这些从事传统艺术的人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氛围,有一个更好的平台来发展。所以我满怀着信心。

央视网:通过这期访谈,我相信更多的网友也会认识到昆曲的艺术,也会对昆曲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也希望在杨老师的带领下,北方昆曲剧院也会越办越好,非常感谢杨老师今天作客央视网,也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下期十八大访谈再见。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