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精心打造的“大雅之美,昆曲系列”演出,将于11月9至10日上演一部清新雅致的新版昆曲《玉簪记》作为本年度该系列演出的压轴之作。这是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继青春版《牡丹亭》之后,再一次集结两岸文化戏曲精英共同打造的艺术精品,由文化学者白先勇担任总制作人。
经典昆曲剧目再演绎
《玉簪记》为明代戏剧家高濂所撰写,讲述了书生潘必正与道姑陈妙常冲破禁忌礼俗的一段曲折爱情故事。该剧曾有过昆剧、川剧、京剧越剧等多个剧种的演出版本,其中以昆剧最为人所称道,其中《琴挑》、《秋江》等折子戏更是观众心目中永不退色的经典桥段。
此次即将在大剧院上演的新版昆曲《玉簪记》则是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继青春版《牡丹亭》之后,再一次集结两岸文化戏曲精英共同打造的艺术精品,由著名文化学者白先勇担任总制作人、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淑香整编,浙江省京剧团团长、昆剧武生翁国生执导,昆曲表演艺术家岳美缇、华文漪亲自传授,由青春版《牡丹亭》中的“才子佳人”俞玖林、沈丰英继续担任男女主角。该剧以《琴挑》、《问病》、《偷诗》、《秋江》这4个最为经典的传统折子戏作为创作核心,并增加《投庵》、《催试》等段落,通过极为空灵唯美的舞台呈现与纯美悠扬的水磨昆腔,一起串联组合成新版《玉簪记》。
值得一提的是,新版《玉簪记》中除了极为浪漫动人的男女主角对手戏外,还别具一格地特别增加了十二名年轻小道姑作为整台戏的群像艺术符号和场面气氛衬景,这群别致可爱的人物将成为改版《玉簪记》的一大舞台亮点,她们的群体唱、做、念、舞都将贯穿全剧始终。这些小道姑们时而载歌载舞幻化成主角陈妙常的情绪意境,时而又变化队形组成高低起伏的各种形态画面来烘托情节发展,她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将与陈妙常与潘必正的情感发展紧紧相连。
诗书曲画结合 打造最美中国意境
在新版《玉簪记》中,书法、绘画与昆曲行云流水的配合将是舞台设计的最大亮点,一幅字、一张画,配合清雅的唱腔与翩翩水袖,就成了整个舞台空间最主要的表达方式。董阳孜的书法、奚淞的绘画都将作为背景出现在舞台之上,而“淡雅清透”与“空灵唯美”也成为了全剧最主要的审美理念。“昆曲的水袖线条、昆笛的乐声悠扬与中国的字画、书法等呈现的都是线条美。”白先勇很是欣赏这份意境相通。
《琴挑》一折中,在月明云淡、花影摇红的氛围中,男女主人公凭借琴曲来表达缱绻情思,此时的舞台背景上,书法家董阳孜的草书“荷”字被放大投影在背景上,在观众看来,硕大、变形的字体有些像“荷花池”,虽不具象,却有效完成了对男女主人公花前月下,以琴传情的场景描摹。而《秋江》一折,有情人被迫无奈分离,江水滔滔,少女临别交赠一只深情的玉簪,此时的舞台背景则要 用“淡入淡出”的方式,展示出“秋江”狂草,来配合江水的流动感与男女主人公起伏的心情。
在中国传统的审美中,人们常爱用“高山流水遇知音”来形容琴音的美妙,此次新版玉簪记中,古琴与昆曲的配合也将成为一大亮点,琴弦中流淌出的款款情思,将伴随着主人公陈妙常与潘必正的感情发展,来撩动人们柔软的心弦。担任这次《玉簪记》古琴演奏的是中国知名古琴大师李祥霆,而他使用的这把琴则是由唐代传承下来的“九霄环佩”,李祥霆介绍说:“这把琴是唐太宗三子李亨继皇帝位大典时用的皇家珍品,论年龄,它只比李白小55岁;论音律,它的高音区比低音区宽厚,这是极为罕见的。我弹过宋代的琴、明代的琴,但声音最有力量、最神奇的就是这张。”而此次,千年古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将在《玉簪记》完成这次最美好的相逢。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