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戏曲杂谈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惊悉朱云鹏老师病逝的噩耗,很是伤感,还好象有好多好多的话没有说呢,因为我们曾约定要找个机会痛快地聊一聊。我感觉机会有很多,却总是没有能兑现我们的约定,现在懊悔至极。虽然朱老早就失明,腿也有病,但是听他说起戏来,真是活灵活现,谁也不会感觉他是个盲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真是幸运,在10年前,由于杭州京剧活动家、著名篆刻家高永华先生主办的一届京剧票友大赛,在第一天的开幕式晚会上特邀朱云鹏主演《洪洋洞》片断,李妙春老师主演《红楼二尤》片断。说句真心话,我很少听杨派,因为有谭富英先生那千金难买的好嗓子,听着就是享受,为什么要听杨宝森呢?听着就是难受。我想这恐怕就是当年杨三爷不上座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也知道杨三爷唱得好,但是同样花钱,谁不去看谭富英呢?

然而那次坐在台下听了朱先生的《洪洋洞》,我似乎才发现杨派的绝妙所在,每个行腔都是那么干净,那么酣畅淋漓,令人神往。我的舅舅特别喜欢看杨三爷的戏,总说,听杨宝森,好比“旱香瓜——另个味儿”,这个感觉我就是在看朱云鹏先生的《洪洋洞》才领教到的。所以说是朱云鹏先生给我启蒙学习欣赏杨派的,我想这足以说明朱先生的演唱水准和他在我心目中的位置。离开杭州后,我曾多次与一起看戏的家熙兄谈起我的观感。后来朱先生和李老师分别在中央台名段欣赏节目中录制了一批唱段,我发现他的气力不如我第一次看他戏的时候了。但是唱得非常老到、精炼,仿佛欣赏年代久远的“平复帖”,尽管保护的完好,但是岁月销蚀的痕迹是依然存在的。可是它再销蚀,那笔锋的劲拔和内涵的意向却没有任何影响,反而给人一种沧桑和深沉。那时王琴生先生依然健在,听后也挑大拇指说:“朱先生唱的好啊,这样的唱法现在没有了!”

看完戏,我们和朱老成了忘年交,他介绍了自己学习杨派的经过,我才知道他的戏路很宽,连红生戏也唱,他也说走码头,吃戏饭,光唱《文昭关》怎么行。再好也不能天天唱。那年我因为他的要求,晚走了两天,参加了他的收徒仪式,有好几位爱好者拜他为师,我记得有戈宝栋先生。从此我不看浙江京昆剧院的戏,因为他们如此有眼无珠,封杀这样高水平的老生艺术家,我表示藐视和憎恶。逢年过节我和朱老总是电话问候,希望他能想开一些,珍重身体。有时他还亲笔写信前来,那大字虽然不算整齐,却字体非常清楚。似乎看到他渴望畅谈的心情。

今年的春节前,我陪同孙毓敏师姐到杭州为朱云鹏和李妙春夫妇颁发由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和北京振兴京昆协会授予的“老艺术家终身成就奖”,我主要是假公济私,借这个机会去看望他们二老,也算是给他二老拜年。我们不会忘记是通过咚咚锵论坛网友德韵堂客先生和戈宝栋先生的指点才找到朱老师的家。我看到朱老师已经行动不便,全靠夫人照顾了,我很为他们难过,心里默默地祝愿他们健康、幸福。

现在我只能遥祭朱老先生一路走好。衷心地希望李妙春老师节哀,不要跟那些混蛋计较,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珍重吧!!

2012年12月25日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