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我在天津戏曲学校求学时,书法大师吴玉如之次子、北大著名教授吴小如的胞弟吴同宾先生任学校专业科副科长兼教研室副主任,那时他年方30岁。
20世纪80年代初,吴先生被安排在天津市戏曲研究室任副主任,我作为他20多年前的学生,也调到他身边工作,直到2005年他谢世。我们师生相处,有许多细枝末节,至今回想起来仍像是发生在昨天。
破格考入清华大学1943年,吴同宾中学毕业,为了维持生活,他没有报考大学,先后在几个部门工作了两年。抗战胜利后,清华、北大于1945年冬天在全国统一招生,他决定报考清华国文系。这次统考有一条规定:凡是考大学一年级的,不分文理科,要考高中的文、史、地、数、理、化全部功课,而且,在这些课程中只要有一门得零分即为落榜。吴先生数理化不是太好,又荒废了两年功课,考试以后他自知成绩很差,对录取结果根本不抱希望。出乎意料的是,考分出来后,他竟然榜上有名。
开学第一天上国文课,班主任点名点到吴同宾,让他下课以后到教员休息室去。下课后,班主任告诉他被录取的经过。原来,吴同宾的化学试卷考分是零,按照规定不予考虑了。可是与此同时,国文试卷也已经阅完,他得了78分,这是当年华北地区国文试卷的第一名,阅卷老师都很欣赏。老师们知道他的化学试卷是零分将被淘汰时,感到非常遗憾。随后,国文系的老师找到化学考场的阅卷老师,和他们商量说,这个学生报考的是国文系,根据成绩,他是华北区的第一名,是个人才,如果因此不取,我们觉得遗憾。所以我们想请你们帮忙,把他的卷子再重阅一下,只要能不是零分,根据他的国文成绩,就有破格录取的希望。化学老师便又重阅了一遍他的化学试卷,给他添加了“一分”。就是这一分,突破了零的限制,替吴同宾争取到一个合理的条件。就这样,他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了。
黄佐临圆他编剧梦1948年,吴同宾先生从北平到上海奔走衣食,借住在一个朋友家的亭子间里,以抄写文稿糊口,困难时只能以阳春面充饥。后来他写了一部电影剧本《晚钟》,寄给时任文华电影公司的总导演黄佐临先生。黄先生祖籍广东,原名作霖,生长在天津,曾到英国、美国留学,专攻戏剧,回国后一度担任天津新学书院名誉校长。后到上海,成为中国最有名的戏剧导演,与北方的焦菊隐先生有“南黄北焦”之誉。吴先生在给黄先生的信中说明,他也是天津来的,目前的处境一筹莫展,食宿维艰。他和黄先生素昧平生,将一部初学习作呈送给一位戏剧大师,实在没有什么奢望,只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姑妄一试而已。一个月后,他接到黄先生的电话,约他立刻到文华电影公司去一趟。黄先生与他见面后的第一句话是:“我没有想到你这么年轻。”随后又说:“你的剧本我看到了,要拍成一部电影可不那么容易。我找你来,是想问问你有兴趣来电影厂做一个编剧吗?”吴同宾先生在那样的处境里,能有机会做一个专业的电影编剧,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两天以后,他就到文华电影公司上班了,黄导演已为他在电影厂安排妥当食宿,结束了他浮萍一样的飘泊生涯。
成就评剧经典名段吴同宾先生年轻时就在戏曲研究、戏曲导演方面颇多建树。
1954年,天津市筹备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戏曲界头面人物何迟重新改编的古装名剧《杜十娘》被确定为著名评剧演员鲜灵霞参演剧目,邀请吴同宾先生执导。排到“归舟”那段戏,此处,杜十娘有一板唱“我闻听此言大吃一惊”,鲜灵霞原来的唱腔旋律激昂,以高腔、花腔抒发杜十娘的一腔悲愤。而吴先生认为,杜十娘此时受到出乎意料的致命打击,思想陷入混乱,感情极度紧张,血液像凝固一般,一瞬间,精神和肉体都必然呈现出麻木甚至失去知觉的状态。此时如果演员使用高腔、花腔,显然有悖人物的情绪逻辑。他要求鲜灵霞把此唱段改为从低微徐缓、如幽咽自语的悲腔起唱,辅以凝滞不动的眼神,通过内在情感的流动,表现杜十娘在经受突然严重打击后,惊愕悲忿、猝然交集的复杂情绪。鲜灵霞则认为,《杜十娘》是自己的成名之作,“归舟”已经唱了多年,何苦放着轻车熟路不走,偏要推倒重来?鲜灵霞不同意改,就连琴师也不同意改。
吴先生完全理解鲜灵霞的感受,没有强迫她改变,而是与她讲开了杜十娘的故事,鲜灵霞竟然被他细腻的讲述感动得落下泪来。她说:“我作艺这么多年,从来没人给我这么讲过,今天你说的话尽情尽理,我都被你感动了,观众能不感动吗?现在我懂了,演员在台上要从内心去演才能感动人。”鲜灵霞被说服了,欣然按照他的要求,改变了此唱段的演唱技巧。就是凭着这台《杜十娘》,鲜灵霞荣获第一届天津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一等奖;按照吴先生严格要求改造出新的唱腔也获得音乐奖,至今已成为评剧的经典名段,在鲜派后人中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1979年吴同宾先生在政治上得到了彻底平反。后应天津市京剧三团邀请,执导了新编京剧《清宫秘史》,这台戏参加同年举行的天津市专业剧团新剧目汇演,荣获优秀剧目奖和优秀导演奖。尽管吴先生当时已50多岁,但他厚积薄发,相继出版了《京剧艺术讲话》、《京剧知识手册》、《京剧生行艺术家浅论》、《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与其兄吴小如先生合作)等近10部著作;主编了深受各界好评的《京剧知识词典》。他同时还负责着《中国戏曲志·天津卷》的编纂工作。这部国家级社会科学重点项目获得文化部、中国文联、国家民委等联合颁发的优秀成果奖,吴先生本人被文化部授予有特殊贡献的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摘自 《人民政协报》)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