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京剧活动家张金华
梁淅 文西
张金华,现供职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巡视员,乍一看来,国家机关一位普通公务员也。然而,在首都京剧圈,他却有一个叫得很响的称誉——京剧活动家。
要说当下,称得上京剧活动家的人,还真不多。张金华为何得此称号呢?原因有四:其一,他既有对京剧艺术的超常喜爱,又有不俗的专业水准;其二,他既是京剧界各派名流大腕儿的座上客,又是广大票友的知己朋友;其三,他既有广泛的社会资源,还有着极强的组织能力,多次成功组织京剧演出和推广活动;其四,他平时虽然工作很忙,可硬把工作之余的时间、精力,乃至自己的大部分积蓄,都奉献给了京剧这门国粹艺术。
就凭这,圈内人士说,京剧活动家这个美誉,张金华真是担当得起。
2009年5月,一个夜晚,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中丝竹悠扬,鼓板清脆,一千多位中国宗教界人士、干部学员在这里欣赏国粹京剧专场。这正是兼职北京国粹传承志愿者协会和北京大学生京剧协会名誉会长的张金华,组织举办国粹京剧进校园活动的一个场景。至此,由他策划、组织和举办的大大小小的有关京剧的演出、交流和培训等活动,已经累计超过了一千场(次)。
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的节目和许多京剧演唱会中,经常可以看到张金华的身影。最近央视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传承国粹唱响京津京剧名家名票演唱会”中播放了张金华演唱的《沙桥饯别》选段,余派韵味十足。说起张金华在京剧艺术方面的专业水准,就得说到他与京剧艺术的深远渊源。他出身梨园世家,后来成了京城余派老生名票。他的曾祖父和祖父曾经当过清朝“内廷供奉”,是当时有名的武功高手,与钱金福、余叔岩、金少山等同时代京剧名家是挚友,常常在一起切磋技艺。他父亲和叔叔是出自富连成和荣春社的京剧名宿和教育家。张金华自幼跟随长辈练习武术和京剧的基本功,深得长辈家传和大师们的衣钵,这给他后来研习京剧的唱念做打四门功课带来益处良多。他的余派老生名票的名头说来绝非等闲,叶蓬、张学津、陈志清、李卜春等京剧名家是他的良师益友,经常一起研习,再加上他自己善于学习,乐于实践,最终达到了传承余派艺术形神兼备的境界,并得到众多艺术家和广大票友的认可。
张金华由衷地热爱京剧这门艺术,他将这种热爱化为常人无法理解的激情,用真心、用行动为将京剧艺术代代传承下去而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张金华认为,京剧是中国优秀文化和戏曲艺术的宝贵财富,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京剧艺术的传承,首先需要的是人的传承,正因此,他把大量精力用于支持青年京剧演员成长和成才。张金华通过兴办北京菊声京剧社、北京国粹传承京剧社、湖广会馆赓扬集京剧协会等京剧票房,组织活动,支持青年演员参加演出。他先后组织过纪念李万春等多位京剧名家的专场演出和赈灾义演,积极为青年演员创造演出机会,使他们通过演出学习前辈艺术家的艺术和艺德,也为青年演员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现京剧艺术魅力的舞台。最近,张金华正在为北京菊声社成立4周年活动而忙碌,将在长安大戏院举办两场经典武生传统戏专场,其中包括舞台上多年不见的《水淹七军》、《状元印》和《灞桥挑袍》。
十多年的时间,张金华始终亲力亲为地支持青年演员办专场,推动他们的演出活动。真不知道有多少青年演员和剧团在演出遇到困难时,因为有了张金华的帮助,不仅使困难得以化解,更在他的努力之下获得圆满成功。单就看一件事,就足以见证张金华对京剧艺术的敬重。张金华在京剧界朋友众多,但他从来不拿赠票,都是自己花钱买票,自己看,也送给戏迷朋友。别小看这项花费,一年下来总要有几万元。
2008是北京奥运年,张金华在众望所归之下,又担任了新成立的北京国粹传承志愿者协会的名誉会长。在张金华的组织和推动下,北京国粹传承志愿者协会与北京大学生京剧协会合作,举办了颇有声势的京剧进校园活动。从去年开始,京剧作为国粹艺术,先后走进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十多所高等院校,许多大学生通过这一活动喜欢上京剧并成为京剧志愿者,有的院校还在这个活动的带动下成立了学生京剧协会,校园里掀起了一股股京剧热。
逢年过节,都是张金华收获喜悦、倍感欣慰的日子。每年春节,都会有上百位京剧演员和票友给他发来祝福和感谢的短信。张金华觉得所有这些短信,都是对他始终不渝地为传承京剧艺术辛苦操劳的最好的回报。他感慨地说:“我打心眼里热爱京剧,我一辈子离不开京剧,我将心甘情愿,为之付出。”
(摘自 2009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