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戏曲杂谈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李荣威,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天津市表演艺术咨询委员会委员。

李荣威自幼入“荣春社”科班学戏,从师孙胜文、尚小云等,因嗓音洪亮而工铜锤花脸,当时即有“小金少山”之称;出科之后,李荣威又在裘盛戎门下深造,后拜侯喜瑞、苏连汉为师,继承了侯派艺术的精髓。在70年的舞台生涯中,李荣威创造了许多鲜活的艺术形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作之一——现代京剧《六号门》是他表演艺术中的一大亮点,曾得到周总理的肯定。

作为一名从旧社会走过来的老戏曲演员,李荣威说起京剧和自己的艺术生涯,不禁感慨万千:“如果没有共产党,我活不到今天;如果没有新中国,我不会有现在的幸福晚年。旧社会唱戏不养老、不养小,演员们大多一生颠沛流离,尝尽生活的酸甜苦辣。”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李荣威的戏曲人生也充满着动荡和艰辛。

穷人的孩子才学戏

李荣威1926年出生在北京一个贫苦的大家庭,由于生活所迫,他10岁就进了科班“荣春社”学戏。

在旧社会学戏的都是穷孩子,李荣威说:“那时候学戏叫‘打戏’,非常苦。如果不是家里实在没吃没喝了,父母是不会狠下心来送孩子学这个的。送孩子进科班的时候,家长会跟科班老板签一个‘生死合同’,字据上写着‘投河觅井,打死勿论’。而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我家孩子多,父母没有正常工作。为了让我有口饭吃,送我去学了戏。”李荣威进的科班叫“荣春社”,那是“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开办的,“尚老板卖了七所房子办了这个科班,荣春社几年间培养了200多名学生,包括徐荣奎、李甫春、杨荣环、尚长春、尚长荣等戏曲名家,对戏曲界的贡献很大。”

李荣威学戏的偶像是京剧大师金少山,“金少山‘金霸王’大名鼎鼎,大家都知道。我那时就想着,如果有一天能像他那样就好了。”因为敬慕金少山的艺术,李荣威一开始就学了花脸,教他的老师是孙胜文,“我从小嗓子好,尚老板特地请了孙胜文先生教我,这位老师是老‘富连成’科班出来的,很有造诣,也非常严格。我们当时学戏都是‘口传心授’,我的戏是他一个字一个字地传,哪个字用哪个地方发音,音准不准、有没有力度,唇、齿、舌、喉、牙都会有要求。错了一丁点都不行,一错就挨打,老师用竹片打手、打屁股,几下就肿了。”

严师出高徒,功夫不负有心人,坐科没两年,李荣威成了“荣春社”的“台柱子”,并被誉为“小金少山”。“那时候嗓子很好,我唱《御果园》等一些戏很卖座,因此也就享受着老板的特殊待遇:上下班跟着尚老板坐汽车去,回来吃饭有单独给预备的‘烧饼夹牛肉’。”可惜好景不长,不久后到了变声期,“男孩子都有这个阶段,这时候就倒霉了,嗓子唱不了,也就没有好待遇了,其他的师兄弟也都上来了。”

为生存颠沛流离

为了生存,李荣威学戏;为了生存,李荣威五年出科后,也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生活。

“出科了就进入了社会,干什么呢?当然还是唱戏!可咱一小孩

哪儿都不认识,根本不知道去哪儿唱,这就得拜师,让老师给介绍一个演出的地儿。”在老师苏连汉的介绍下,李荣威找到一个唱戏的地方,但那时唱戏是不挣钱的,“这演出就是锻炼,别人给你一个台子唱,不要你钱就不错了。只有等唱出了名,有了影响,才能挣得到钱。”可不挣钱的唱也不是个办法,于是,李荣威在17岁那年,独自一人离开了北京,开始了在全国各地“跑码头”唱戏的生涯。

“以前的戏班有句话‘挪一挪,活一活’,我们这唱戏的不容易,为了生存,哪儿给钱多就上哪儿去。酸甜苦辣尝尽,挨饿挨冻也都有过。”李荣威最先去的是山西,也是在山西,李荣威开始有了名气,“一次唱《法门寺》,我演刘彪,刚好这个戏是尚小云先生给我说的“刘彪”,尚老板演的“刘彪”与众不同,有三、四十句唱腔。因此这一唱下来就台下就轰动了:好花脸!这才是腕儿!这之后剧院的老板就找着我给我涨钱让我给留下来。”但是,李荣威并没有在山西久驻,之后,他去了当时国民党的一个剧团,“因为他们给的价钱高”,一年左右,他又离开这个剧团去了杭州,“我从这个剧团开小差跑的,那时候开小差跑了逮回去可是得枪毙的。因为有好角找我,给的价码高点儿,可以多挣钱!”回忆起这段经历,李荣威老人面露得意之色,“这叫‘挖墙脚’吧,我是被挖的。谁挖的我呢?杭州那个以擅长画公鸡而著称的京剧、书画名家宋宝罗,那可是唱老生的好角。而我那时候嗓子已经恢复了。”

“我这就等于‘傍角’,我跟着宋宝罗一起演,他到哪儿我去哪儿。”李荣威跟着宋宝罗一起去了很多地方演出,他们的足迹遍及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等地,“哪儿有地方约,哪儿价高,我们就去哪儿。”

“出科搭班如投胎” 

“我们有句话叫‘出科搭班如投胎’,这句话非常重要。意思是你出来搭班唱戏,科班学的用不上,进入社会都得重新学。京剧虽然是‘程式化’有它的套路,

但在不同的地区,同一个剧目有可能就有大同小异的地方。不清楚这些,就可能演砸了。”李荣威一次“演砸了”的经历,让他印象非常深刻。

“《龙凤呈祥》是一出常演出的戏,我科班学过,也在很多地方演过,都没有出过问题。后来我们到上海演出,跟人家剧团搭班演,我在剧中饰演刘备。有一场戏是老太太要面相刘备。按照我以前演的是,刘备会找吕范商量计谋,然后一句‘此计甚好,明日照计而行。准备香饵计,金钩钓鳌鱼。’这场戏就结束了。但南方不是这样演的,他们是吕范找来了贾化,然后一句“宣贾化来见”,然后演贾化的花脸演员就上场了,有他的一段戏。这样的话,我在念完台词,就把人家的戏给挡回去了,就演砸了!这一砸后台不答应了……”这场风波之后,李荣威总结了经验:“出来搭班唱戏,要谦虚谨慎,不要怕什么丢人,要把脸拉下来谦虚跟人学习。”

除了上海之外,又去了很多城市,最后他选择了昆明,“当时是1948年,云南时局很不安定,但给的钱多,所以我也去了。”这一待就是几年,直到云南解放,“来了解放军,我们站在街道口迎接,心里那个激动啊。去的解放军有河北的、东北的、山东的、河南的,都是北方人,看见他们就看见亲人一样,听他们的口音感觉非常亲切,远离家乡这些年,突然间迫切地想回去。而且,程砚秋先生不久后代表中央到云南视察地方戏,给唱戏的露脸了,还有解放军保护!我当时就知道,时代不一样了!”

离开北京12年后,李荣威终于回到了北方,“回来之后因为谁都不认识,于是就跟着私人剧团搭班,跟奚啸伯、厉慧良、丁至云等合作。1955年,我来天津演出,当时就被中国大戏院留下了。大戏院的经理跟我说,天津市要建京剧团,你不要走了。我想想,在外面跑了十几年了,可有个地方安家了,终于踏实了,再也不用走了,于是落在了天津,一直到现在。”

作为天津市京剧院团的元老级人物,80多岁的李荣威现在还在不遗余力地做着京剧的传承工作。近两年,他更是经常奔波于上海、北京和天津等地,为各艺术院团的演员们说戏。李荣威说:“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的现在。我一直想抓紧时间,多为京剧做些工作,好好报答党的恩情。我的老师们都已经不在世了,我身上有传承的任务,我悔恨当时没有多学点儿东西,希望现在的年轻演员们抓紧时间、珍惜机会,多多的学。不要辜负了这么好的时代。”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