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京剧界曾经“十旦九荀”,今日荀派却难找影响大的“角儿”。业内深思——

苏丽萍

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派创始人荀慧生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其三大高徒宋长荣、刘长瑜、孙毓敏率领来自全国12个剧院团的几十位再传弟子,1月1日至9日,在京、津、沪三地举办了演出和理论研讨等纪念活动,恢复演出了六出荀派传统剧目,并荟萃演出了荀派名剧《红娘》,再一次展示了“十旦九荀”的艺术魅力。

纵观此次演出,虽然荀派再传弟子众多,著名男旦宋长荣还收了一个小男旦朱俊好,但缺乏出类拔萃的领军人物却是不争的事实,用行里的话说就是缺少能“挑班”的角儿。戏剧评论家曲润海尖锐地指出,梅派有李胜素,程派有张火丁,都是全国叫得响的人物。而荀派呢,却没有这样影响大的角儿。

这一点关涉到流派的继承和发展,也与京剧新戏的创作有直接的关联,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深思和忧虑。

会演的戏少 演技受限 

荀慧生创立的荀派擅演活泼少女,并因其从河北梆子转学京剧,嗓音条件也很好。他大胆融入青衣的唱腔,武旦、刀马旦的技艺,泼辣旦的表演等,开创了花旦表演青衣唱、文武兼备、全面发展的新行当。为了开拓花旦表演的新领域,荀先生一生创演了90多部新戏,有《红娘》、《元宵谜》等六大喜剧,《红楼二尤》、《杜十娘》等六大悲剧,《棋盘山》、《十三妹》等六大武剧,《玉堂春》等六大传统戏,《香罗带》等六大移植剧,《蝴蝶梦》等六大扑跌剧,《还珠吟》、《钗头凤》等六大诗剧,等等,使花旦剧目遍地开花,丰富多彩。

提起荀派弟子,当年能“挑班”者众多,如赵燕侠、童芷苓、李玉茹、吴素秋、毛世来、许翰英、宋德珠、李薇华、毕谷云、黄少华、孙毓敏、刘长瑜、宋长荣等,从上世纪30年代末一直活跃到本世纪初年。荀先生会的戏有300多出,其弟子能演上百出,但如今的再传弟子平常上演的无非是《红娘》、《桃花村》、《辛安驿》、《红楼二尤》、《金玉奴》等戏,从剧目到演技,都与前辈相距甚远。

“会的戏少,演技必然受限制”,组织此次纪念活动的孙毓敏认为,荀派剧目很多,可以重新挖掘整理,此次整理演出了《绣襦记》、《香罗带》、《鱼藻宫》、《棋盘山》、《晴雯》、《卓文君》等六出濒临失传的荀派戏。“荀派的跷功已取消了,但荀派表演的时代感和古典化,生活化与性格化以及含蓄与激情的分寸把握,都是演员要掌握的。”刘长瑜希望弟子们多演戏,会演戏。

只继承不创新 难求发展 
出面组织恩师纪念活动的荀派弟子宋长荣已逾古稀,刘长瑜、孙毓敏也年近七旬,在全国戏迷中可谓声名贯耳。他们的成功,在于不光继承了荀派技艺,而且有自己的创新。如男旦宋长荣演《红娘》时,红娘的出场就不像其师荀慧生那样大步量,而是小碎步圆场跑上。他说:“老师个子高,而我个子矮,只能因人而异。”这一改动,让宋长荣获得了“活红娘”的美誉。

刘长瑜讲起她第一次演红娘,模仿其师惟妙惟肖,但老师却大为光火,严厉地说:“你演的是小姑娘,你怎么演起我这老头子来啦!”让她顿悟学戏之真谛。

再传弟子们虽然演得中规中矩,却难见创新。戏剧评论家曲润海指出,京剧流派要有继承,更要有发展。再传弟子们要脱颖而出,成为挑班人物,就要在塑造角色上多下功夫,演出自己的特色,从而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发扬光大荀派艺术,荀派艺术也才有生命力。

戏剧教育家赵景勃认为,作为一名称职的荀派传人,要更多地学习荀先生的演剧思想。荀先生对戏曲程式的梳理,对传统技术的归纳,对流派、风格、特色的解析及对他自己大量创作演出实践的经验总结等,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希望年轻的荀派传人们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充实自己的艺术修养。

平民视角受欢迎 期待新戏 

再传弟子中,中国京剧院的耿巧云曾凭借新戏《女驸马》夺得中国戏剧表演的最高奖梅花奖,北京京剧院常秋月曾以《翠屏山》一折获第五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并主演新戏《典妻》。中国京剧院的吕慧敏和唐禾香、上海京剧院的熊明霞、甘肃省京剧团的张虹、吉林省京剧团的王萍、天津京剧院的陈嫒、黑龙江省京剧院的姚惠萍等均为国家一级演员,荀派新秀张佳春、陈静、宋奕萱、男旦朱俊好等亦条件出众,前途看好。但他们没有自己的新创剧目,自身发展受到限制,也影响了在观众中的知名度。

对此,出席荀派艺术研讨会的专家呼吁剧作家们创作荀派新戏。曲润海说,京剧旦角四大流派中,只有荀派是最平民化的,关注的是小人物。荀先生取材《红楼梦》的剧作如《红楼二尤》、《晴雯》,不去表现宝黛爱情,而是写尤三姐、晴雯等小人物。根据名作《西厢记》创作的《红娘》,也是将丫环红娘作为主角。而这种平民视角,也给京剧艺术带来了贴近民众的活力。

《荀慧生传》作者、戏剧评论家谭志湘认为,荀派艺术最注重与观众的交流,尤其是喜剧,深受观众喜爱。湖北省京剧院曾为名丑朱世慧创作了大量写小人物的丑行戏,如《徐九经升官记》、《膏药章》等,叫好又叫座。她说,创作荀派戏也可赢得票房和市场,希望剧作家们为荀派传人量身定做一些新戏。荀派传人们亦可像荀先生那样移植其他剧种的优秀之作,以丰富荀派的演出剧目,为荀派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摘自 《光明日报》)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