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戏曲杂谈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3月6日、7日晚,新编程派京剧《穆桂英挂帅》再度“披挂出征”,登台梅兰芳大剧院。该剧大胆将梅派剧目改编为程派演出版本,此次是由国家京剧院、上海京剧院、天津青年京剧团的艺术家们强强联合推出,之前于上海首演成功并连演四场。作为梅派经典剧目,《穆桂英挂帅》是京剧大师梅兰芳晚年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程派第三代传人李佩红此次重演此剧,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

如何超越梅派巅峰之作

京剧《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在新中国成立后排演的惟一一出新戏,堪称其晚年的巅峰之作,常演不衰,成为梅派经典。时隔50年,新版的《穆桂英挂帅》,让观众耳目一新。演出结束后,多位观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主演李佩红是程派传人唱功最出色的,功夫炉火纯青,一字一板、举手投足端庄大气、优雅从容,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境界,李佩红相当成功地完成了对穆桂英崇高、复杂内心世界的勾勒和刻画。从而在舞台上塑造了一个既“梅”又“程”,关键时挺身而出舍己为国,但又不是毫无个人想法,可敬可信可亲,有血有肉精忠报国的爱国者形象。
李佩红介绍,为超越梅派巅峰之作,此次程派的《穆桂英挂帅》在改编时,把原来的8场戏精减到4场,使全剧结构更为紧凑;而在最为核心的“程派”唱腔处理上,体现“程派”特色的板式“二黄三眼”、“西皮慢板”、“西皮二六”等都找到了恰到好处的展示段落与空间,“出征”一场还新增了程韵十足的“高拨子”唱段;对人物内心冲突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如“捧印”一场,既保留了原剧的精华,又增添了穆桂英、寇准和佘太君的内心戏等。

梅兰芳大剧院艺术顾问余声女士表示,李佩红塑造的这版穆桂英,展示了成熟演员应有的火候和气度。程派版的《穆桂英挂帅》,既是在续写梅派艺术经典,又是在完成对程派艺术的新探索。据悉,全剧演员阵容也是名家云集,由龚学平任总策划,龚学平、张永和改编,白云明导演,杨乃林作曲,联手李佩红将此剧排演成程派风格的同名大戏。参加演出的还有上海京剧院的麒派名家陈少云、老旦演员王小砖,及国家京剧院的著名演员王璐、景琏琏、吕昆山、张小明等人。

京剧传播可与流行歌曲媲美

李佩红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研究生班,国家一级演员,曾获全国“刀马旦”比赛第一名以及中国戏剧“梅花奖”等荣誉。李佩红在京剧舞台上曾创造过两个传奇。一是由刀马旦改为青衣,从武戏改为文唱,转换虽出人意料,但却留下了“文武两门抱”的佳话。半路学“程”,却深得其髓,在众多“程门”弟子中后来居上,是被海内外京剧爱好者赞誉为“青衣刀马集一身、金戈裙衩两相宜”的程派艺术名家,与张火丁、李海燕、迟小秋、刘桂娟共称为“五小程旦”。

李佩红说:“我相信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它的传播有与流行歌曲一较短长的实力。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认识到戏曲的丰富内涵,喜欢上京剧。”在中国最专业的戏曲网站“京剧艺术”上,李佩红与张克演唱的《武家坡》唱段“指着西凉高声骂”一度高居戏曲下载排行榜的首位(6万多次)。

“程派改编梅派”也有质疑声

有业内人士表示,《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晚年最后一部新戏,观众对这个戏的认识已经比较固定了,这就是一出梅派戏。如今非要把它改为程派,可能会费力不讨好。而且《穆桂英挂帅》这个戏本身,也只有“捧印”那折有点看头,其他折子没啥意思。如果不是梅兰芳的戏,恐怕根本留不住,也就是说这个戏本身的基础就不够好。

对于这一看法,李佩红表示:“我希望能多做一些‘老剧新演’,我会真正虚心地学习梅派艺术,争取做到继承程派、发扬梅派。”李佩红坦言,虽然在排练时也曾有“程派来改编”是否合适的质疑,但她坚信,《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既是大将风度的一国之帅,又是一个解甲归田的好媳妇、好母亲、好妻子,“利用程派的从容凝重来塑造这个富有年龄感的人物,太合适了”。

产生“1 1>2”叠加效应

上海著名文艺评论家毛时安表示,梨园界向来有流派门户之见,梅、程之间历史上也曾有过小小的过节和不快。但是,站在新世纪京剧振兴新的时代起点上,梅、程两大健在掌门人梅葆玖、李世济胸怀大局,他们不但欣然乐见其成,而且积极支持勉励后辈,对李佩红此戏勤加指导。这种流派间的摒弃成见,京剧人的空前团结,乃京剧发展的重要动力。

流派,是中国戏曲独有的艺术财富,是戏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艺术表达、演唱风格积淀的产物,是艺术家风格形成具有了强烈个人特征的艺术系统。毛时安表示,梅派集大成的雍容华贵的非凡气度,程派的委婉细腻一唱三叹,令观众几十年痴迷不已。两大流派自身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不断生成发展的过程,都有一个不断吸收、借鉴,区别于其他流派,同时丰富完善自身的过程。流派的生命在于它不是凝固僵硬的模式,而是不断发展、创新的变化过程。这次李佩红主演的《穆桂英挂帅》,让人看到了系统论学说中“1 1>2”的叠加效应。

李佩红选《穆桂英挂帅》作为自己艺术提升实验的突破口,一方面,自然是看到其中的爱国主义激情,而在用声腔塑造穆桂英丰满形象时,她充分发挥程派演唱一波三折、一唱三叹的细腻行腔和小腔润腔变化多端的特色,一曲“叹杨家”把穆桂英解甲归田与矢志报国的内心困惑展露得细致入微。而在名相寇准扣门请帅时,“多年来早已寒心”的一大段唱,则更将其积蓄多年的愤懑、冤屈尽情倾诉出来。其中,既有涓涓细流的委婉,又不乏大江大河的气势,情绪、心理的变化,拿捏得相当精准得当。

探索新的演出体制

当年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为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精心从豫剧移植改编《穆桂英挂帅》,从而使这出戏成为梅兰芳晚年的得意之作、压轴之作、绝响之作。一曲《我不挂帅谁挂帅》脍炙人口,唱遍大江南北。50年间梅韵响彻菊坛,戏成经典,腔也成经典。

艺术的活力在于创新,创新才能激活艺术流派新的生命活力。这种以创新思维为动力的超流派借鉴的艺术再创造,必将给京剧的与时俱进以多方面的启示。作为一个大国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被称为国剧的京剧,在固守传承传统精华的同时,必须走出流派,彼此借鉴,相互对话,激发新的活力,才能真正振兴,走向未来。

新编程派京剧《穆桂英挂帅》这次尝试学院和社会、演员和市场多元组合的演出体制,是一次大胆探索。没有这样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南北交融的组合,很难想象崭新的程派穆桂英的横空出世,更很难有这样一出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问世。

为此,中华戏曲网创始人孙觉非表示,京剧是中国的戏剧,京剧面临的困难,不在于京剧本身有什么缺陷,也不在于传统京剧与新时代青年的趣味之间存在多大美学距离,其根在于多年来形成的僵化体制,不彻底改变体制,无论怎样努力改革京剧,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京剧要重新唤起本土民众喜爱的热情,需要好的推广、好的宣传、好的市场营销。找回京剧的市场,让京剧重新回到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中,要把“为最好的京剧做最好的推广”作为努力方向。

(摘自 《北京商报》)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网友参考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