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戏曲杂谈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自从看过一出《刘罗锅》后,我就发誓从此再不看那些新编京剧,原因是形式大于内容,没戏。这是因为现在的所谓京剧作家大都是话剧出身,以为演绎出一个动人的故事就完成任务了,其实那只完成了一半,岂不知京剧观众即要看故事,更要欣赏那脍炙人口的唱腔,欣赏那回味无穷的演技,要让观众像看《四郎探母》和《群英会》那样有百看不厌的“玩意儿”。最近我在朋友的鼓动下看了一出新编京剧《下鲁城》的录象,说的是楚汉相争最后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看后我不由得暗自叫好,自以为是十多年来难得一见的新戏。

一是剧作者不仅懂得京剧剧本的表面上是“歌舞演故事”,更明白其实质是“以故事演歌舞”。一出《空城计》只看故事,看一次就明白了孔明险中弄险的玄机,失去了故事的悬念,为什么还要看好几遍,甚至要学演呢?就是因为其中那“三报”的表演需要精湛的技艺,那段“摇板”活灵活现了孔明的深沉、稳重的统帅风度,那“慢板”和“二六”唱得既悦耳又动人,把孔明“四两拨千斤”的神机妙算唱活了。还有就是要有好的演员,唱出自己的风格特色。即看戏,又品艺,还看角儿。而《下鲁城》恰恰具备了故事生动、表演吃重、演员光彩这三个要素,让人看了还想看。

二是演员选得好。当然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偏爱,无可非议。而这出戏中扮演刘邦的老生演员杜镇杰,音色纯净,演唱规矩,始终严格遵循着谭、余的要领,极为难得;扮演吕后的青衣王蓉蓉,唱腔的节奏和音量的控制都达到了很自如的程度,特别是细微之处的小腔小弯都挺抓人的,耐人寻味;扮演项伯的安平,他的花脸唱腔可以说一扫当前夸张的以鼻音为主的所谓裘派唱法,而是以浑厚粗旷又纯正的音色,使唱腔气势磅礴,展现了裘派的本色;扮演张良的张建峰独具天然的“云遮月”嗓音,总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含蓄而隽永;扮演老婆婆的翟墨在深入研究龚派和李派老旦唱腔后,坚持“青衣腔,老生唱”的龚、李派法则,从不以“砸夯”赚取掌声,堪称声情并茂。看戏看角儿,有这五位近年来被观众看中的生、旦、净和老旦的演员担任主演,特别是他们具有驾驭和处理唱腔的功力,多么“官中”的唱腔,到他们那里也能唱出独特的风采,这是许多京剧观众之所以要看这出戏的先决条件之一。
三是这出戏的剧本为演员展示各自的技艺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而且始终都严格地遵循着又灵活地运用着传统的程式套路,例如刘邦上场所唱曲牌和自报家门,形式是传统的,唱词、旋律和用法却都有变格,再如探马的飞报,形式完全是从老戏中来的,但是三个探马同时翻跟头上场却又很新颖。全剧的站门、一条边、二龙出水、十字门等等舞台调度,特别是最后项伯射刘邦三箭的大写意处理更是发挥了传统戏中简洁、灵活、自由变换时空的优越性,节约了大量笔墨,而以浓墨重彩在故事的矛盾冲突中来刻画角色的内心变化,突出展示主要演员的四功五法。例如刘邦那段“王师浩荡谁敢挡”的西皮导板接大段快板唱腔确实唱出了胜者之师的壮志豪情。而固守鲁城的项伯以“西风冷彤云冻乌啼霜重”这段二黄导板、碰板转原板的成套唱腔,也唱出了角色在兵临城下视死如归的胆魄,又唱出担心满城百姓安危的心情,层次清晰地唱出了角色情绪的变化,更唱出了铜锤花脸的神韵,完全可以与老戏《叹皇灵》的那段导、碰、原成套唱腔媲美。至于接下来的项伯与张良的大段生、净对唱和刘邦与吕后的生、旦对唱,也就是观众最喜欢的“对啃”唱法,在这些金嗓子面前真是如鱼得水,如火浇油,发挥得酣畅淋漓,美不胜收。老旦的西皮导板接原板转快板唱腔也大有《探母》的意思,十分感人。最后刘邦以大段传统的反调来哭祭霸王,曲调凄美,情感真切,既赢得了鲁城父老的信任,也让在场的观众感到化干戈为玉帛的真诚,充分显示出京剧唱腔的感染力。由于五位演员都有核心唱腔和华彩段,使全剧不愧为一出成功的重头唱工戏。当然,作为一出正剧,作者也汲取了传统戏中插科打诨的做法,不仅有两个丑角游离于戏内外的歪批、调侃,还有刘邦三人乔装探城时的许多风趣的笑话,调剂着观众的情绪,所以说这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作的一出好戏。

一出新戏总有一些不足,例如五位演员的嗓子很好,再都拿出十二分的力气,反而显示不出嗓音的优越,若少一些高腔,少使一些力气,可能会更有力度,更有抑扬顿挫的感觉。再有就是话剧导演的痕迹多少还是有一点,略感美中不足。据悉,3月14日该剧将再次亮相长安大戏院,如能有所改进就更加圆满了。

(摘自 《北京晚报》)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