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个与众不同的京剧演员,娃娃脸、板刷头,透着一股帅气;她,有可能引领一股京剧的风潮,也已经改变了京剧在今天的面貌;她虽然年轻,但已被誉为当今中国京剧“第一女老生”。台上的她,扮演的是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儒雅俊秀、运筹帷幄;台下的她,拥有大批粉丝,时尚又不拘一格,想法颇多,她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勇往直前。她是王珮瑜,粉丝们称她瑜老板(老板是戏曲界对角儿的传统尊称)。日前,有“小孟小冬”“梨园小冬皇”之称的王珮瑜作为首位“京剧明星公开课”的老师,课前接受了本报的独家专访。
1 评弹童星迷上京剧
生长于苏州的王珮瑜,从小聪明灵秀,很有艺术细胞。“当时父母希望我走知识分子的道路,大学毕业,找份稳定的工作,再出国留学。”不过母亲发现了她的艺术天赋,9岁时,唱评弹有板有眼、很有神韵的小珮瑜成了名噪一时的评弹童星。王珮瑜的模仿能力超强,学东西过目不忘,老师教的英语、日语歌,她听一遍就会。后来,小珮瑜还学了讲故事、演小品,以及书法、民乐、柳琴、琵琶、沪剧、越剧。
初识京剧,是到了初中。那次,喜欢拉胡琴的舅舅对王珮瑜说,如果你能学会一段京剧,那才能说明你真有天赋。“不就是学京剧吗?”两个月后,王珮瑜以一段老旦的《吊金龟》,赢得了苏州京剧票友大赛的第一名。后来又参加江苏省的票友大赛,结果又夺得了第一名。从此,王珮瑜迷上了京剧,开始了一段神奇之旅。“说神奇之旅,因为我发现京剧其实很难,光靠模仿力、吃老本的功夫根本达不到要求。”初中的功课很忙,王珮瑜就抽寒暑假时间学戏。后来,她开始参加各类票友业余比赛,把苏州市、江苏省、全国的各项第一和金奖都揽入了怀中。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王佩瑜迈进了余派老生的门槛。那次,王珮瑜正在电台录音,上海的余派研究家范石人发现了她,对她说:“你天赋非常好,如果我劝你改老生,你愿意吗?”一直觉得老生扮相儒雅、潇洒、漂亮的王珮瑜脱口而出:“愿意。”“你知道老生有些什么流派?”那时候,王珮瑜知道有个唱老生的演员于魁智,很有名,就说:“我知道‘于派’。”范老师听了很惊喜:“我就是教余派的,余叔岩这个派。”王珮瑜纳闷,余叔岩是谁?
2 上海戏校破例招生
这段对话后,王珮瑜开始了老生的学习。上初二的她每年寒暑假到上海找范老师学戏。1992年,上海戏校招生,范老师推荐王珮瑜也去试试。听了她的一些老生唱段后,校长和主要负责老师一致认为这孩子天赋特别好,可学校偏偏不招女老生和男旦:“建国以来,没有专业戏校招收女老生的先例啊。”听到这样的消息,王珮瑜急了,她写了封信,妈妈拿着这封信去恳求文广局局长马博敏。“我还记得那封信里有一句话,‘我立志要把我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京剧事业’。”说到这里,瑜老板笑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拿什么去贡献给京剧事业呀?不给京剧添麻烦就不错了。”王珮瑜的志向感动了所有人,有很多人对她说:“珮瑜,你看到台上光鲜的扮相,知不知道台下要吃多少苦。”但这些话都动摇不了她。后来,戏校领导又去问王思及老师:“这女孩子学老生有把握吗?”王老师拍着胸脯说:“我就不信这孩子教不出来,她不红没天理!”就这样,王珮瑜进入了上海戏校,成了王思及的第一个学生。
“王老师的教学方式很特殊,我是在他的赞美和鼓励声中长大的。”回忆起老师,瑜老板一脸感恩,“他从不说我不好,只说‘有更好的’,他让我的感觉不是在教我,而是让我自己寻找答案。”上课时,王老师会和王珮瑜天南海北地侃,到了最后一个小时,王老师才会让珮瑜赶紧唱。“我现在知道,他是用这种方法,把我的状态完全打开,然后一句话点到,课就算完成了。”王珮瑜说,在戏校,她跟着很多著名的艺术家学过,但在她心目中,王思及老师的地位和分量无人可替代。
3 下海回头物是人非
“我一直觉得,自己一路走来,非常幸运。我似乎不知道什么是困难,总觉得只要咬咬牙,都能过去,而且过去了,一定是最好的。”25岁,王珮瑜成了上海京剧院一团的副团长,院团领导对这位颇具潜质的年轻人寄予厚望。舞台上,她获奖无数,得到专家肯定,拥有自己的忠实粉丝群。但就在她功成名就时,却毅然辞掉“铁饭碗”。2004年底,她正式“下海”创立了个人工作室。
“当时,京剧院的人都苦口婆心劝我,千万不要冒这样的险,这条路很难走。”瑜老板说,从院长、团长到父母和周围所有朋友,没有一个人看好她,但年少气盛的王珮瑜谁的话也没听,坚持走自己的路。“结果四处碰壁,受了很多委屈,很多苦,终于知道什么叫苦涩,我开始整宿整宿失眠。”那时候的王珮瑜开始思考该何去何从。“如果继续走下去,就一路错到底,那时候已经没有很好的心态去支持自己了。可如果回来,我怎么回来,我这张脸往哪里搁?骑虎难下了。”
2006年,王珮瑜回到了上海京剧院,但回去时发现,物是人非,副团长有人替代了,专业上的位置也很快有人替代了。王珮瑜说这时的她,想明白了一个道理:京剧院不会因为王珮瑜走了而开不了戏,但王珮瑜没有了京剧院这个舞台,是唱不了戏的。“突然觉得自己成熟了,谁是鸡蛋谁是石头,谁该骄傲,谁该谦卑,我懂了。”
4 大彻大悟调整状态
“回来后一切从头开始,我忽然发现成败不那么重要了。”回到京剧院的王珮瑜感觉自己似乎又回到了童年,得到不喜,失去不忧。
2008年对王珮瑜来说是让她看开一切的一年。“3月,恩师王思及去世,我来不及哭,来不及悲伤,觉得自己要做的事情很多。”这时的王珮瑜感到自己一下子成熟了,她像女儿一样,为恩师操办后事。恩师追悼会上,有人对王珮瑜说:“这面旗需要你扛下去。”听到这句话,王珮瑜放声大哭,“接下来我要做什么?”
令王珮瑜大彻大悟的另一件事,同样发生在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那段时间,我抱着电视机,每天眼泪不干,我反思生和死,开始想人生的终极目标究竟在哪里。”瑜老板的神情严肃起来,“争名夺利固然重要,但还有更重要的事,活着才最重要。”
王珮瑜把原来锋芒毕露的自己形容为一个“破坏者”,她说以前的自己很得意,自恃聪明,经历这些事后,王珮瑜彻底变了。她意识到,再这么聪明下去,自己也许会被聪明耽误一生,天赋会被用完,老本也会被吃完。于是,她把自己调到一个很好的状态,很开心地享受成功,也接受自己的种种缺失。
有人称王珮瑜为“小孟小冬”,但年少轻狂时的她曾很反感这样的称谓,因为她要做“王珮瑜第一”。现在的她发现“王珮瑜第一”没什么了不起,那些经不起时间检验的艺术没有价值。“没有孟小冬,我什么都不是。就是因为我学余叔岩、孟小冬,我才是王珮瑜。如果我能做到孟小冬第二,我就是王珮瑜第一了。”瑜老板笑着说,“很多人就是因为孟小冬才喜欢上王珮瑜的,现在也有很多人因为王珮瑜开始去了解孟小冬。”
她不再沾沾自喜过往的成绩,她开始给自己制定事业和人生目标,她也要继承恩师的遗志。
5 上公开课推广京剧
现在,王珮瑜也成了老师。今年2月,听说“京昆跟我学时尚课堂”开班,王珮瑜主动加入成为老师。第一节课后,她给大家群发短信:“很高兴认识你们,大家都很有缘分,我们因为京剧而相识。”每个学员都给王珮瑜回了短信,其中有个学生回复她:“你是个好人”。这句话感动了王珮瑜,“很多人对我的评价是聪明、有魅力、唱戏唱得很好,但从没人夸我是好人。”王珮瑜喜欢这样的评价,因为王思及就是个好人,“收到这条短信,我觉得我真的应该继承老师的遗志,对他来说德艺双馨,重在德。”
这次,王珮瑜又主动报名成为京剧明星公开课的老师。“三五百人大合唱,气势完全不同。也许很多人从来没听过京剧,因为王珮瑜认识了京剧,觉得京剧挺好听的,这个是对京剧最实际的、朴素的推广。”瑜老板说,一堂公开课后,学生基本都能学到一段京剧,“如果他们能在不同聚会和活动场合中演唱京剧,就能带动身边人走进京剧,使京剧真正融入生活。”
在自己专业方面更加稳定一些后,王珮瑜想抽出时间,回到母校从事戏曲教育工作。“完成老师的遗愿,同时我也觉得戏曲教学比院团建设更重要。我希望我在舞台上滚得更成熟,这样可以传授给学生的舞台经验也更多。”王珮瑜说。
王珮瑜是个时尚达人,对她来说,京剧就是时尚的,因为传统经典就是当年的时尚精品。“我想做大众的小众。”她透露了自己的计划,“将来会和跨界的艺术家合作,比如黄豆豆,旅美钢琴家封颖,舞蹈、钢琴、京剧,看上去是完全不搭界的东西,但可以通过一个相通的主题,把它们放在一起。我把名字都想好了。”
今年,王珮瑜还要出一套唱片,“为了纪念王思及老师。收录王老师生前的演唱和教学录音,还有我自己演唱的三个戏,都是王老师教的。我想通过这套唱片,让人们听到,京剧老生应该这么学、这么唱,标准应该是这样的。也让很多没接触过京剧的人听到,传统京剧不过时,在今天依旧很有韵味。”做这张唱片,瑜老板选择了单声道,她不要立体声、不要大制作,同步录音,完全沿用100多年前,余叔岩所用的设备和效果,“我就是要仿古朴、仿老,但我这个唱片做出来的包装、定价、宣传,全部都是最时尚的。”
瑜老板说,她要做最古老的传统艺术中,最时尚的演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