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昆曲“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称号后,各地文化部门对此十分重视,浙江等地把曾被合并到京剧团的昆剧团,重立门户。由于国内专业的昆曲演员只有500来位,无法满足各地昆曲的演出需要,以至于北京排演《红楼梦》的时候,连河北梆子演员都征用了。

为了让昆曲复兴,各大剧团走上了两条道路:一是排演大型的传统剧目,二是原创大型新编剧目。前者如江苏省昆剧团的 《1699桃花扇》,所有曲词一字不差地取自孔尚任的《桃花扇》。后者如北方昆剧团的《红楼梦》,从故事到唱词全都重新创作。这两种方式都很费钱,一般剧目投入至少百万元,大型剧目则要上千万元。

我曾看过浙江昆剧团演出的《公孙子都》,从此对原创剧目“敬而远之”。该剧的曲词,除了化用古人的几句诗词例如“旗猎猎,风萧萧”之类尚可一听以外,其余都掺进不少现代词和大白话。记得剧中有一句唱词:“人为万物之灵,却互相残杀几千年,无计定太平。”比起“南吕一枝花”的汤显祖,显然相去甚远。

一个时代总有自己独特的文学与艺术。鲁迅先生说过,诗在唐朝已经做尽了。宋元以来,不论是文学,还是音乐、舞蹈、美术、表演等等中国艺术的最高成就,往往集中体现在戏曲之中。尤其到了近代,中国人的艺术活动,最主要的是戏曲创作和表演,对保存国粹起到了重要作用。

昆曲从明万历年间兴盛,到清末开始没落。梅兰芳说:“北京的梨园子弟学戏,在同光年间尚是昆乱并学,到光绪庚子之后,则专学皮黄了。”清末昆曲的衰落,主要原因是日益脱离人民,脱离现实,形式主义的倾向严重。昆曲的曲词以典雅见长,但到了乾嘉之世,曲词晦涩,大多数人难以理解。这类文牍的士大夫文化,当然会被生动机智的人民诗歌曲词所替代。昆曲的唱腔,悠扬婉转,但曲牌复杂,节奏缓慢。到了十八世纪后期,剧坛上出现了大家所熟知的“花部”与“雅部”之争,最终被板腔体系所取代。板腔体系的特点是板式和调式是基本固定的,但具体的腔调可以根据词的变化和剧情的要求调整。一个西皮流水,可以唱苏三起解,也可以唱游击战争,一段二黄慢板,可以唱豪情恩怨,也可以唱凄切悲愤。其魅力在于高度的抽象性、广泛的涵概性和持久的恒定性。因此,板式更多地体现了调式、旋律线、律动等原理性的规范,不同于一般的曲调。从昆曲到京剧,是戏曲的一次自我发展。因此花雅之争,以雅部昆曲谢幕而告终。

国学大师张中行在一篇关于昆曲的文章中曾说过,“一件大事的成败,用旧话说还要看天命如何,用科学的词语是,还不得不取决于时代的风气,再说明显一点,是还要看绝大多数年轻人爱好什么。 ”如今,复兴昆曲当然是好事,关键在于能否将昆曲艺术跟时代特征、时代需求衔接得更紧密。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