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戏曲杂谈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由《宁波大哥》说起——戏曲现代戏的突破点

甬剧《宁波大哥》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真人真事题材的戏曲现代戏,也引起了我对现代戏创作的新思考。

首先这个戏给了我三个强烈的感受。一是全剧采用的是朴实的纪实手法,展示了李信良与王永强两个男人之间的“不是兄弟胜似兄弟”的真挚情感。越是朴实的艺术手法往往比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更能打动人。剧场里有无数的观众流下了感动的热泪;二是该剧写出了生活的“毛茸茸的”生活感。全剧带有浓浓的宁波乡情。可以说,它是一张宁波的“城市名片”,是宁波人的一座丰碑。宁波的城市性格,给人最为深刻的印象,一般人认为他们比较抱团,也敢闯。所以有“宁波帮”之说。但是,从更深一层的意义来讲,是宁波人讲情义、讲博爱。《宁波大哥》能写出宁波人的城市性格,是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和社会基础的;三是《宁波大哥》让人们看到了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对人类良知的反思。人们通过30年改革开放,为了经济发展付出全部的心血。但回过神来,突然发现除了物质富有了,但精神方面却好象丢失了什么。《宁波大哥》很好地把握了这个时代特征,对主人公王永强的内心世界作了强烈的渲染和挖掘。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掂量,《宁波大哥》是一部成功的现代戏作品,但不能回避的是当下的戏曲现代戏创作仍具有艰巨性。

一、现代戏创作是目前戏曲创作中最为薄弱的一环。

自上世纪60年代“三并举”政策对戏剧创作的发展方向作了规划,即“大力发展现代剧目;积极整理改编、上演优秀的传统剧目;提倡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创造新的历史剧目三者并举。”“三并举”政策的贯彻,使戏曲艺术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繁荣。1964年举办了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更证明京剧的传统戏曲程式并不妨碍它对现代生活题材的成功表现。但是一段时期以来,“三并举”似乎变成了新编历史剧孤军奋战。翻检2002年至2007年间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50部作品,只有19部是戏曲作品,其中新编历史剧13部,占2/3多;而6部可称为“现代戏”的戏曲精品仅有2部属于“现实题材”,它们分别是吕剧《补天》、眉户剧《迟开的玫瑰》;另4部属于“革命历史题材”:豫剧《铡刀下的红梅》、京剧《华子良》、川剧《变脸》和《金子》。

二、摆脱生活原型对创作的桎梏,把现代戏创作上升到新的层次。

现代戏特别是真人真事题材现代戏,首先有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对号入座”。你描写生活中的英雄,这没有问题。但因为你是“戏”,必须要有戏剧冲突,必须要找到英雄的对立面。而对立面必须是与英雄“作对”的,英雄是正方,对立面必定是反方。谁来做这个反方?

其次,现代戏创作还关涉到敢不敢触碰英雄人物内心矛盾问题。敢不敢写英雄人物内心的矛盾?敢不敢写英雄人物在成为英雄之前的“私心”?写出他与“私心”搏斗的过程?比如在《宁波大哥》中,李信良无私地救一个素不相识的小老乡,难道没有内心的思想斗争?王永强这十八年没有去找李信良,难道他没有过错?没有私心在作怪?敢不敢写出这两个好人真实的内心世界,这是真人真事现代戏突破的一大瓶颈。

第三,如何在戏剧结构上打破真人真事的局限,回归到戏剧结构自身的规律中来?我觉得编剧不能被生活本身的约束来结构故事。戏剧结构有自身的内在规律。《宁波大哥》也遭遇这种难题。这个戏中,李信良和王永强谁为一号谁为二号呢?可以思考以“王永强知恩图报”或以“李信良信义无价”作为主线,但这是两个不同的主题,两个不同的戏剧结构思路。如果不清晰就会混乱。如果这部戏要“更上一层楼”,编剧必须摆脱生活中某些因素对作者的约束与桎梏!

以上创作观念上的问题都是因为生活原型给剧作家带来的束缚与困惑,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现代生活给现代戏作者最为丰富的创作养料,同时也带给了我们最难解脱的困扰。现代戏也因此往往在人物的内心世界上挖掘不深,较新编历史剧、话剧而言,容易显得“浅显”“直白”。所以,现代戏的剧作家要想取得更高的成就,必须克服因生活真实所带来的约束!

(摘自 《中国文化报》)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