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目前,博物馆、美术馆免费开放已成为文化惠民政策的具体体现。而从3月1日起,重庆卫视改版以建设“主流媒体、公益频道”为目标,着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打造自办精品文化栏目,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公益电视服务和良好的收视体验。简单一点说,重庆卫视不再播出商业广告。在刚刚结束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有代表提出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也应该停播广告,以公益宣传为主。尽管这只是一个建议,但是从已经实施的和建议实施的做法来看,以政府为主导的文化平台,从经营转向公益已成一个大的趋势。

戏曲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代表,在中国的文化传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第一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的杰出创造,而之后的粤剧、藏剧和京剧更加具体地说明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丰富与多样性。在已经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戏曲剧种有100多个,特别是刚刚在全国人大高票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从法律的高度对中国传统戏剧进行保护。虽然说戏曲或者说传统戏剧在从“世界非遗”到“国家级非遗”名录序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其生存状况并不乐观。通过全国戏曲剧种调查可以发现,每年都会有剧种消失。国家级、省级剧团,有国家财政支持,还可以维持。但就是如此,在河南这样的一个戏剧大省,当地剧协主席闻听有大企业支持剧团发展时,竟然语无伦次说自己激动得“天天以泪洗面”,于是被网民揶揄为“以泪洗面帝”。乍看这位剧协主席的语言是有些夸张,但如果联想到事情的起因,我们也能理解。河南号称戏曲大省,但省级剧团演员的工资微薄,维持生活都很困难,如果在此状态下仍让他们去传承传统文化,完全是空说白讲。戏曲大省的省级剧团如此,更遑论市级、县级剧团。

中国戏曲的发展除了本身的商业性演出之外,从创立之初,除了在城市的勾栏瓦舍可以售票演出外,大多数时间都是由主要赞助人或社区组织为一些特定的日子拜神祈福而请的剧团,所谓“娱神自娱”是也,找个借口让大家看戏,观戏者并不用自己买票。迄今为止,在世界非遗粤剧流布的粤港澳地区,每年的春班、秋班和神功戏还保留着这样的传统。仅香港一地,神功戏每年的演出都不会少于250场。因为这样的戏早已有人付款预订,从某种意义说这就是一种公共文化产品。如果我们现在的政府财政或者是国有大型企业每年也能像粤剧的春班、秋班那样早早地和戏曲剧团订戏并有组织地演出,这样就可以把保护的资金落到实处,这既是一种活态的保护,又可以使剧团在创作能力上有所加强。

当然,这种采购并不是完成数字就可以了,这需要通过专家团队严把剧目与演出质量关。还可以和教育主管部门与中小学结合起来,使戏曲真正走进课堂。现在虽然也有“京剧进课堂”的尝试,但小学生学了一个学期,也只会几句“高老爷他在那牧虎关”的唱词,对剧本的来龙去脉、戏曲的文学性还无体会。加上近代不少京剧传统剧本的唱词和“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种打油诗的水平不相上下,小学生收获不大。现在需要进课堂的是完整的剧目。所以说,戏曲剧目的采购要严格把关。譬如说在课程设置中可以学习英国的经验,在中小学的考试中设立考试课程,如对关汉卿、汤显祖的经典剧目学习。因为,戏剧学习并不是唱上几句那样简单。英国人就认为通过戏剧学习与表演使学生认识了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伟大的文学传统,学会了团队合作,有了当众表演和演说的能力,还可深入地观察、理解生活。因此,戏曲剧团如果有示范、诠释经典剧目的任务,再加上表演成熟的优秀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又何愁无人理解、人才缺乏!但是这样的剧目遴选要非常慎重,既要有戏剧专家还要有教育专家,共同协作完成。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政保护势在必行,适时地将戏曲演出或部分演出转为免费的公共文化产品,对传承戏曲文化,使青少年认识精彩纷呈的传统戏曲艺术,善莫大焉!
(摘自 《中国文化报》)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