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依弘《锁麟囊》主角造型记得三十载前,也是寒冬季节某晚,曾幸会王吟秋老师,见他为保护嗓子、未曾取下羊毛围巾,遂聆听他谈艺论道,颇觉给人以教益。
吟秋师言,昔日京剧鼎盛时期,明显呈现市场经济特点,原本习惯于“听戏”的观众,也被培养发展成对演员“唱念做打”有着全面技艺要求、更高欣赏标准的鉴赏家。尤其上海滩八面来风,人经世面见多识广,看戏追求出新,对京剧发展无形中产生动力。
观众随着名角流派成型、而各有所爱逐渐分流细化,以四大名旦为例,梅程尚荀的戏迷群落,分别在金融界、教育界、商业界、妇女界日益占据优势,甚至影响到他们各自的剧目编创、艺术特色、风格趣味、使出绝活等的迥异不同,尤其互相演出档期若与剧场碰上“遭遇战”、“打擂台”,那这客观形成的竞争局面就更热闹。欲靠人为外力去左右哪边厢,均已无法扭转。带来的好处是,势必硬逼着角儿日夜开动脑筋,连续编创打出精彩新戏,建立完美动听的声腔体系,改革舞美服饰化装道具,力求吸引与扩大自己的粉丝队伍。所有事实告诉了从业者,“祖师爷赏饭”,仅是先天条件,少了后天努力奋斗,就参与竞争无望,出线机会丧失,个人艺术生命即停滞不前,“观众群不认”,便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吟秋师感叹道,以前靠演戏吃饭者,谁都不敢违反这条铁的规律。
史依弘近日在逸夫舞台上“明星艺术公开课”(王树滨/摄)吟秋师又说起张君秋是继四大名旦后最显成就者,张的声腔艺术尽管受益脱颖于王瑶卿、梅兰芳、尚小云诸位前辈,“张派”自他三十五岁起才形成,但之前君秋演过的梅派、尚派戏,可是了然于胸、不计其数,在发声用气与编创经验上,又深受程砚秋言传身教影响,因此张派戏新腔迭出如繁花似锦,却保持、发挥了自己宽亮富裕的嗓音特点,堪称“程腔梅唱”。哦,程腔梅唱,笔者耳朵立马竖了起来。用这四个字,来概括演员以个人条件为基础博采众长,神似重于形似,扬长避短、藏拙取胜的道理,不是太贴切了么?
公开课引来众多年轻粉丝与外国留学生(王树滨/摄)不久前听荀派名家孙毓敏老师竟娴熟地唱起张派戏《望江亭》《西厢记》,再阅其《我这两辈子》一书,方知晓当年戏校她求学荀派旦行时,痴迷君秋大师亦到了废寝忘食程度,为了得到张的亲传指点,想方设法登门拜访不下廿次,并和张的琴师何顺信先生也套上近乎,问艺求教,之后才有如愿以偿之机,可见一个视野开阔才艺出众的演员,一定懂得平日营养的滋润调理。孙的经历,不一定非得证明有“张腔荀唱”之说,倒是与君秋先生当年勤学苦练如海绵吸水、“程腔梅唱”的精神融会贯通、一脉相承。笔者理解吟秋老师的比喻,若想长久立足本行花繁叶茂,一个演员靠仅争得个人“一亩三分地”还不行,更辛苦在,一年四季舞台上的耕耘、播种、浇灌、施肥、乃至剪枝、除虫等功夫细节的到位。又如现在中青年演员基本皆拥有大专本科与研究生学历,获这个那个奖项一堆,也不过初步达温饱阶段,离开艺术上的小康腾飞、中产富豪阶段,实际路途还很遥远。
新年伊始,闻悉当今旦行文武昆乱不挡之中坚史依弘,勇于突破自我,在程派名师李文敏指点与程派翘楚张火丁助推下,打出《锁麟囊》“程腔梅唱”的新版本,以笔者多年观史依弘演戏的体会,估量她的实力将以智化巧,以简去繁,胜算把握仍然居多。先予击掌致以贺忱!
2011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