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蜀方言里,打假叉,指的是那些不干正经事,故意惹是生非,扯皮撩筋的勾当。说通俗点,打假叉,是做假、扯谎、蒙骗人的代名词。话虽然丑,乃江湖骗子骗人之手段。然其源却正,何也?
原来,打假叉乃戏剧艺术之专业术语也。打假叉,探其来历,溯其语源,正是始于川剧。
旧时川剧中有一种颇奇特的武生特技,名之曰“打假叉”。川剧“打假叉”的场面很刺激:武生在地上来回翻滚,躲避接二连三飞来的钢叉,有的钢叉躲让过去了,有的钢叉直刺肉里,但见鲜血长流,场面恐怖,十分刺激,直看得观众心惊肉跳,很是扯人眼球。
飞打来的一把把钢叉,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真真假假,混杂一气,让人难辨。直刺到演员身上的那把钢叉,其实是安了机关的假钢叉,那鲜红的血水,自然也是假的了。尽管这一切全都是耍的把戏、玩的闹剧,却也十分逼真,扣人心弦,故行内人士给这种特技取了个大号,谓之“打假叉”。
武生特技“打假叉”,纯系做假、作秀,悦人耳目,但要吃这碗饭并非易事,技艺不精,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演员之间配合不默契,定会出大事伤人性命的。因而一般川剧艺人,没有过得硬的本事,是不敢“打假叉”的。
川剧武生,“打假叉”打出名声,打出威风来的,也大有人在。曹俊臣,就是民国时期,重庆及下川东一带最享盛誉的高手。曹俊臣,艺名曹黑娃,四川富顺人,川剧著名武生、武丑,身怀绝技,有“曹大王”之美称。代表剧目有《琵琶记》、《太平仓》、《林冲夜奔》等。因有绝技在身,几十年来在川东演“三打祝家庄”、“目莲救母”等武戏,场场出头,不用替身,自行打叉,名震江湖。
有一年,在重庆城内的凤凰台云贵公所内唱会戏,滇黔商人聚会,场面盛大热烈。曹俊臣飞身上台,甫一亮相,只见手执四柄钢叉,向着滚叉、扯旋、翻着跟斗的演员身上接连投掷过去。曹俊臣手法又快又准,钢叉打来,只差分毫,钉进木板,声声巨响,又深又狠,火爆惊险。
滚叉的演员,乃曹俊臣弟子,滚翻躲闪,亦身手敏捷,几番滚叉,居然把曹俊臣那急如流星,快若闪电,狠疾夺命的数把钢叉全都一一闪让过……惹得曹大王怒不可遏,穷追猛打,急急风,雷电闪,直到钢叉掷中徒儿,鲜血长流方止。
观众大骇之余,细看之下,仍弄不醒豁。直到经内行点拨,方才搞明白,那看似锋利的四把钢叉,全是安了机关的假钢叉,自不必说,那徒儿身上长流的鲜血,也是假的了……川剧的“打假叉”,家喻户晓,流入民间,成了方言俗语。
川剧中的“打假叉”,做得逼真,场面火爆惊险,观者无不喝彩。但那毕竟是做假、作秀,因而行内人又给它赠送了一个同义词:“做过场”,或“做臭过场”。
1946年,曹大王病逝了,川剧舞台上“打假叉”的真功夫难得一见了。民间市井,“打假叉”之行径却招摇过市,大行其道也! (本文来源:华龙网-重庆商报
(摘自 《重庆商报》)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