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戏曲杂谈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连载:《自成一派:赵燕侠》(节选)(之十六)

十六·玉堂春红

赵燕侠刚刚20岁出头,在京剧舞台上就显示出非同寻常的艺术实力,由她独自挑班的赵燕侠剧团就如天马行空,驰骋在全国各地的京剧舞台上,与任何大艺术家挑班的剧团相比,无论戏码、技艺、上座率、票房收入均不示弱。尤其是票房收入之稳定,许多前辈剧团都无法与她相比。就说1953年春天,上海的京剧舞台上首先是两大国营剧团,一个是周信芳、王金璐、陈大濩、张美娟领衔的剧团在“华东剧院”演出,一个是纪玉良、王熙春等领衔的剧团在“人民剧场”演出,因为是国营,很占优势,同时还有盖叫天父子、言慧珠剧团、黄桂秋剧团、王玉蓉剧团、唐韵笙、李玉茹和梁慧超的三驾马车同台对垒,特别是梅兰芳与程砚秋两位大师级艺术家在上海的再次对台,都活跃在上海的南京路左右,而就在这个时候,25岁的赵燕侠又一次来到上海牛庄路的“中国大戏院”,依然是连演连满。这使许多第一次看到她演出的同行与观众怎不刮目相看?

然而,当时正当戏改运动抓得最紧的时候,而各地却出现国营剧团上座不如私营剧团的现象,这使当时许多文化主管部门非常尴尬、恼怒,一面大张旗鼓地发布禁演一批又一批剧目的命令,一面大批旧戏和黄色戏。特别是看到赵燕侠一出《玉堂春》使上海观众疯狂买票的现象非常不理解,便在各个报刊指责赵燕侠对抗戏改运动,以黄色表演为由直接批判起了她主演的《玉堂春》、《双蝴蝶》、《霍小玉》等戏,从而形成了当年上海报刊上大批《玉堂春》,而戏院热唱《玉堂春》的怪现象,甚至促使燕鸣京剧团在上海中国大戏院演期续约一月而欲罢不能。政府越是批判,观众越是喜欢,这使赵燕侠非常为难。为了既不得罪主管部门,又不伤害观众的热情,燕鸣京剧团便将《玉堂春》原本的“嫖院”、“庙会”,“服毒”、“起解”、“会审”、“监会”、“团圆”等六、七折戏删去首尾,单演《起解·会审·团圆》,以满足连夜通宵排队买票的观众。

一位移居香港的京剧小生演员也清晰地回忆起当年的情况。他告诉我:“20个世纪50年代初,赵燕侠挑班燕鸣京剧团,全本《玉堂春》(由嫖院至团员)在上海中国大戏院连演连满。时逢新中国建政之初,上海正在展开所谓的“戏改运动”,见私人班社演旧戏竟然如此卖座,上海报刊发表连篇戏评,引导批判黄色旧戏即批判赵燕侠对立戏改运动的行为。文管部门对赵燕侠《玉堂春》禁演政令呼之欲出。形成上海报上批判“旧戏”《玉堂春》,而戏院热唱“旧戏”《玉堂春》的梨园奇观。

鉴于文管部门“戏改”的舆论压力,燕鸣京剧团唯有将全本《玉堂春》删去首尾,单演“起解会审”,以满足戏迷的热情。即使这样,戏迷仍然连夜通宵排队买票,只为见识这位唱念字字玑珠、做工七情毕现的坤伶,累计帖演《起解会审》30多场,创梨园一戏同期连演之最。如此盛况一度震动南方擅长《起解会审》的前辈黄桂秋先生。直至过了30年,黄氏后人黄正勤先生与黄小秋父女聊起当年上海滩万人争看赵燕侠演苏三的往事,还想起黄桂秋老爷子当初由中国大戏院看戏出来,禁不住连声赞赏:“服贴!服贴!就凭这丫头嘴里(唱念功夫)日后谁也挡不住……”

回眸赵燕侠于中国梨园之辉煌业绩,映证了当年江南首席青衣黄桂秋先生观其《起解会审》后之一语中的。”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